close
中正大學96學年度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
資格檢定模擬考試
 
類別:國民小學
科目:國民小學課程與教學
 
選擇題(單選題,答錯不倒扣),一題2分,共80
(     )1.合作學習法(cooperative learning)不主張下列何者?
(A)同質性分組 (B)積極的互賴 (C)小組酬賞   (D)個別績效
(     )2.學校實施特殊教育,為達成個別化教學目標,下列何者非其實施之方式?(A)常態編班 (B)個別教學 (C)班內小組教學 (D)跨校分組教學
(    )3.民國90329發布之國民中小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下列何者不是學習領域評量之依據?
(A)學生努力程度 (B)進步情形 (C)能力指標 (D)公共服務
(     )4.蒐集有關課程的資料,用以判斷課程的價值或優點,這是屬於課程設計的哪個階段?
(A)課程組織 (B) 課程實施 (C) 課程評鑑 (D) 課程選擇
(    )5.泰勒(Tyler)提出課程設計的四個重要問題是:
  學校如何確定課程目標已經達成?
  學校課程如何有效地組織學習經驗?
  學校課程應該提供哪些學習經驗才能達成課程目標?
  學校課程應該達成哪些教育目標?
請問這四個問題在課程設計的先後順序是:
(A)丁丙乙甲 (B)甲乙丙丁 (C)甲丙乙丁 (D)丁甲乙丙
(    )6.課程是學校系統的子系統,以系統方法發展課程計畫,預先設定了學習的目標,並據以決定課程內容、實施和評量方式,以期達到意圖的學習結果,請問這是以下哪個課程學派的觀點?
(A)實證主義取向的學者 (B)現象學取向的學者 
(C)社會批判取向的學者 (D)後現代取向的學者
(     )7. Willis發現勞工階級學生在校內生活中所形成的價值觀,與學校文化所欲塑造的課程意義極不相同,請問這是一種:
(A)潛在課程 (B) 正式課程 (C)外顯課程 (D)空白課程
(     )8.請將下列課程組織形式依照科目之間從分化到統整的程度作一排序。
甲、分科課程  乙、相關課程  丙、廣域課程  丁、經驗課程
(A)丁丙乙甲 (B)甲乙丙丁 (C)甲丙乙丁 (D)丁甲乙丙
(    )9.在一所學校中,各科教師列出整個學期要教的主題,再將這些主題授課順序重組,使得性質相近的主題和內容可以在同一時段中學習,這是一種: (A)相關課程 (B)廣域課程 (C)經驗課程 (D)活動課程
(     )10.下列何者的敘述正確?
(a)課程統整是一種動態的過程,分與合依據實際的需要而自然發展靈活變化,並不一定要依循固定不變的模式
(b)課程統整將學生整體的學習經驗切割得過度破碎而無意義
(c)課程統整就是跨科統整
(d)統整課程的問題在於課程結構僵化無法適應社會變遷
(    )11.課程統整主題教學(Integrated Thematic InstructionITI)可能有助於發展某些特定的學習成就,但是下列何種學習成就並非它關注的焦點?
(A)問題解決能力         (B)自我導向學習
(C)機械性的概念記憶     (D)人際關係技能
(    )12.觀察學習的概念為下列何者所提出?  
ASkinner BBandura CMaslow  DErikson
(    )13.下列何者發現式學習的優點?
(A)不受教學時間的限制
(B)能強化學習動機
(C)對於不同的學生能基於不同的目的而提供不同的輔導
(D)促進遷移與學習成果的保留
(    )14.使用精熟目標者,具備下列哪個特徵?
(A)相信才能是一種穩定的特質,不是練習和努力可以改變的
(B)從自我進步的角度評估自我表現
(C)對失敗的詮釋是:能力不足
(D)對於課程教材的學習較可能是受外在動機所驅使
(    )15.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Students Team Achievement Division,簡稱STAD)通常含有哪五大構成要素?
(A) 分組學習→實施測驗→個別學習→計算個人進步情形→小組表揚
(B) 個別學習→分組學習→實施測驗→計算分組分數→小組表揚
(C) 實施測驗→全班授課→分組學習→計算分組成績→小組表揚
(D) 全班授課→分組學習→實施測驗→計算個人進步分數→小組表揚
(     )16.課程組織要重視課程間橫的連繫,這就是課程的:
(A)順序性   (B)繼續性   (C)趣味性   (D)統整性
(    )17.下列敍述中,哪一項是課程設計「過程模式」所強調的主張?
(A)訂定具體而明確的課程目標
(B)評鑑的實施主要在確認學生的行為表現
(C)主張實施具有創造性的教學活動
(D)課程設計須合邏輯、合科學
(    )18.下列敘述何者為「課程即經驗」的主張?
(A)重視教科書的發展           (B)視學生為學習的中心
(C)課程是一系列目標的組合     (D)強調須先計畫的觀點
(    )19.九年一貫課程中,語文教學應以什麼為核心?
(A)讀書   (B)聆聽   (C)說話   (D)寫字
(     )20.學校為提昇學生體適能狀況及培養學生健康休閒活動觀念,應利用綜合活動學校自主時間及課外時間安排學生每週參與活動幾次?
(A)一次    (B)兩次    (C)三次    (D)四次
(    )21.在社會科學習領域中,下列哪兩項構成了人類的座標系統?
(A)時間與空間         (B)演化與不變
(C)意義與價值          (D)自我、人際與群己
(    )22.下列何者敘述與鷹架教學(scaffolded instruction)策略作法不符合
(A)學生對學習負起愈來愈多的責任   
(B)教師可將待完成的作業簡化   
(C)學生採取異質性較高的分組方式   
(D)教師可提供學生不同程度的提示
(     )23.下列何者敘述為「超學科課程」課程統整基本預設?
(A)精粹主義之教育哲學        (B)本質論知識觀點   
(C)熟悉學科概念為目的        (D)社會與經驗統整觀點
(    )24.小學中低年級的教材,應盡量採用下列哪種組織方式,以適應兒童的學習興趣?
(A)心理    (B)倫理    (C)倫理    (D)生理    的組織方式
(     )25.以下何者的課程定義最趨向於「以學生為中心」的發展意義?
(A)把課程當作學科   (B)把課程當作計畫  
(C)把課程當作目標   (D)把課程當作經驗
(    )26.許多教育觀點均強調從學習者所在的真實世界尋找問題情境,以解決矛盾爭議或認知衝突來激發學習動機,發展學習內容,並在和學習社群的分享、討論、協商等互動中不斷創新知識。下列哪一項和此一敘述無關
(A)知識管理             (B)建構式教學  
(C)知識中心課程         (D)歷程模式課程設計
(    )27.在史塔夫賓(Stufflebeam, 1971)所提出的CIPP整體評鑑模式中,敘述和分析可用的人力和物質資源、解決策略、以及在行動過程中的程序設計等,係為下列哪一項評鑑方式?
(A)脈絡評鑑 (B)輸入評鑑 (C)過程評鑑 (D)成果評鑑
(    )28.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的教育委員會於1996年就終身學習的觀點,提出「學習社會」(learning society)的四項支柱,不包括下列哪一項?
(A)學習與人相處     (B)學習追求知識
(C)學習做事能力     (D)學習如何學習
(    )29.下列何者是批判思考和創造思考的共同特徵?
(A)合理的   (B)多產的   (C)反省的 (D)以上皆是
(     )30.精熟學習(mastery learning)的性質是一種?
(A)合作學習 (B)個別化學習 (C)創造性學習 (D)開放性學習
(    )31.「評鑑的目的是在求改善而非在作驗證」是誰說的?
(A)勒溫   (B)吉諾特   (C)墨索   (D)史塔佛賓
(    )32.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的課程教學節數計算單位是
(A)學年度   (B)學期   (C)學習主題   (D)學習階段。
(     )33.講述教學法最令人垢病的地方為:
(A)大班教學 (B)缺乏變化   (C)學生被動   (D)教師主導整個過程
(     )34.精熟學習法中,對第一次未通過標準的學生,所施行的教學過程是何者?(按照順序)
(A)第一單元教學、形成性測驗、校正活動、總結性測驗、第二單元教學
(B)第一單元教學、充實活動、形成性測驗、校正活動、第二單元教學
(C)第一單元教學、形成性測驗、充實活動、總結性測驗、第二單元教學 
(D)第一單元教學、形成性測驗、校正活動、第二單元教學、總結性測驗。
(    )35.關於教育與訓練的區別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教育的目標可善可惡,訓練的目標通常是善的
(B)訓練講求時效,教育則否
(C)教育著近期目標的達成,訓練則否
(D)訓練的範圍較為廣泛,教育則反之
(     )36.所謂融合教育是指:
(A) 融合各種種族與文化的幼兒而受教育
(B) 是指身心障礙的幼兒可以進入普通班就讀
(C) 男女幼兒合班上課
(D) 混齡教學
(     )37.所謂趨避性是指:
(A)作息時間是否固定    
(B)對首次接觸事物表現接受或拒絕的反應
(C)適應新環境事物的快慢 
(D)睡眠時間的長短、活動多寡
(    )38.以一個生活重要問題為中心的完整學習活動是什麼教學法?
(A)五指活動教學      (B)行為課程教學
(C)大單元設計教學    (D)發現學習教學
(     )39.有關「全語言」(whole language)概念的語言學習,下列何者錯誤
(A)透過識字圖卡,反覆練習讀寫
(B)語言是在一個互動的、社會的過程中獲得
        (C)語言學習是產生於一個支持兒童試驗和探索的情境
(D)聽、說、讀、寫是一種相互支持和補充的發展過程
 (    )40.下列教師講故事的注意事項,何者錯誤
(A)語調要有高低變化            
(B)要熟悉故事內容 
(C)要有適當的輔助動作與教具    
(D)每講完一段,就應特別強調故事的教育目的。
 
填充題,一格2分,共20
一、依據布魯姆(B.S.Bloom)教學目標的分類,在認知領域的教學目標包含:記憶、理解、   (1)   、分析、綜合、    (2)    
二、教育是一種「工作-成就」的活動。就「工作」而言,教育必須符合三項規準:認知性、 (3)  (4) ;就「工作」而言,學生的學習成就表現於三個領域:認知、 (5)     (6)  
三、由數位專長不同之教師組成教學團隊,進行教學之型態,稱   (7)   教學。
四、發現教學法是由   (8)   所倡。
五、泰勒(Tyler, R.)指出有效的課程統整必須符合   (9)   、順序性(sequence)和繼續性(continuity)此三個規準。
六、首先倡導「直觀教學」或稱「實物教學」的學者是   (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urriculu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