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大學98學年度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
資格檢定模擬考試2009/03
類別:中等學校
科目:中等學校課程與教學
◆是非題,一題2分,共20分
( ) |
1. |
有教無類的理念,必輔以因材施教的原則,故應實施能力分班。 |
( ) |
2. |
利用實作評量對學生進行評量,不以測量學生知識的獲得為主旨,而在瞭解學 生對高層次思考或是問題解決的技巧。 |
( ) |
3. |
認知領域教學目標依序為:知識、理解、應用、分析其後是評鑑。 |
( ) |
4. |
教師在職期間每一學年,須至少進修20小時或一學分。 |
( ) |
5. |
凱勒計畫(Keller Plan)是採用連續漸進、立即增強、精熟學習原則,配合輔助 員,以適應個別差異的個別化教學。 |
( ) |
6. |
教師如果能夠對學生授權(delegation),藉由工作的分配,就能夠達成對學生 增能或權能增長(empowerment)的目的。 |
( ) |
7. |
課程中的意識型態乃是一種偏態,進行課程設計時有必要將之排除。 |
( ) |
8. |
我國九年一貫課程的內容包括七大學習領域、十大基本能力和八大議題。 |
( ) |
9. |
潛在課程是指正式課程之外負面教育的學習,因為對學生往往造成負面的影 響,應仔細研究,以將其排除在學校學習之外。 |
( ) |
10. |
「情境模式」的課程設計與「目標模式」和「歷程模式」的課程設計有所不同, 其特色在主張由文化選擇的角度來詮釋課程。 |
◆ 選擇題(單選題,答錯不倒扣),一題2分,共80分
( ) |
11. |
倡導多元智慧論的現代心理學家是: (A)I.P. Pavlov巴夫洛夫 (B)J.S. Bruner布魯納 (C)D.P. Ausubel奧蘇貝爾 (D)H. Gardner葛登那。 |
( ) |
12. |
國民中學學生學籍資料之保存年限為: (A)一年 (B)到畢業為止 (C)五年 (D)永久。 |
( ) |
13. |
父母一直以稱讚來增強小女孩的友善行為,則一位小女孩可能就會形成傷心玩伴表達同情的長期習慣的理論依據是 (A)史金納的操作性學習論 (B)華生的學習論 (C)班度拉的認知社會學習論 (D)維高斯基的社會文化理論 |
( ) |
14. |
按照古德拉(J. I.Goodlad)的課程分類,與師生互動最有關的是 (A)經驗課程 (B)知覺課程 (C)運作課程 (D)正式課程。 |
( ) |
15. |
下列何者為真? (A)『累積缺陷假說』是指家中較晚出生的孩子,一般而言,智商較年長 的手足為差 (B)智力商數與父母職業地位不具任何有意義的關聯 (C)智力商數與未來的學業成就具相當的關聯 (D)研究發現被收養的兒童,其智商與收養父母智商的關聯比與身生父母 的智商關聯為佳 |
( ) |
16. |
下列何者不屬於後現代哲學的課程觀點? (A)強調課程的動態循環 (B)主張課程發展的草根模式 (C)主張學科統整與跨越 (D)強調課程發展的目標模式。 |
( ) |
17. |
古典中學是由文科中學演變而來,請問現在中學設立於何時呢? (A)宗教改革之後 (B)文藝復興之後 (C)十字軍東征之後 (D)工業革命之後。 |
( ) |
18. |
請問下列哪一項政策是採取「對於弱勢者給予優惠待遇」(unequal treatment for unequal),以實踐教育機會均等的目的? (A)小班教學精神(B)九年一貫課程(C)教育優先區(D)高中社區化 |
( ) |
19. |
標準化測驗(用同樣的方法測驗所有的孩子)最大的問題在於 (A)引發測驗者與老師的衝突 (B)所得結果很難用來比較個體 (C)施行時的標準模糊 (D)學習經驗與背景的不同會影響測驗的結果。 |
( ) |
20. |
「教師資格檢定考試」,屬於下列哪一種性質? (A)就「評量的目的」而言,屬於形成性評量 (B)就評量的時機而言,屬於總結性評量 (C)就評量內容而言,屬於常模參照評量 (D)就評量方法而言,屬於標準參照評量 |
( ) |
21. |
國民中小學在教授最低教學時數之外,留供班級、學校活動、補救教學等之節數稱為什麼節數? (A)自由節數 (B)選修節數 (C)基本學習節數 (D)彈性學習節數 |
( ) |
22. |
一個測驗測量其所要測量的特質,前後一致的程度,稱之為 (A)信度 (B)效度 (C)鑑別度 (D)難度。 |
( ) |
23. |
如果有位學生在繪圖時注重細節,描繪細膩,表示這位學生思考縝密,要用下列何種敘述較正確? (A)流暢力高 (B)變通力高 (C)精進力高 (D)獨特力高。 |
( ) |
24. |
當預期的學習結果是具體的,學習內容具有明確順序,學習評量是客觀的,下 列哪一種課程設計模式最適合? (A)目標模式 (B)歷程模式 (C)情境模式 (D)寫實模式 |
( ) |
25. |
教師在教學前對學習內容作較抽象而概括性的引介,此一引介材料稱為? (A)增強引導 (B)前導架構 (C)編碼系統 (D)習作。 |
( ) |
26. |
關於教學檔案製作原則的描述,下列何者不正確? (A)隨手作 (B)隨時回顧調整內容與形式 (C)透過教學檔案教師自我評量 (D)教學檔案是個人的秘密,不可以和別人分享。 |
( ) |
27. |
電腦輔助教學主要是根據何種教學法的原理來設計? (A)編序教學法(B)設計教學法(C)合作學習法(D)協同教學法。 |
( ) |
28. |
孔子說:「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此是指教學應重視 下列何種原則?(A)類化原則(B)準備原則(C)個性適應原則(D)社會化原則。 |
( ) |
29. |
孔子說:「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此是指教學應重視 下列何種原則?(A)類化原則(B)準備原則(C)個性適應原則(D)社會化原則。 |
( ) |
30. |
大腦第一個成熟的區域是 (A)布洛卡語言區 (B)額葉 (C)聽覺皮質區 (D)初始的運動區域 |
( ) |
31. |
注重學生的活動,強調「做中學」和「問題的解決」,是屬於下列哪一種類型的 課程設計? (A)存在主義取向 (B)科技主義取向 (C)精粹主義取向 (D)經驗主義取向 |
( ) |
32. |
德國「實科中學」又稱為何種學校? (A)中間學校 (B)綜合中學 (C)基礎學校 (D)完全中學 |
( ) |
33. |
倘測驗目的是及時發現學生的學習困難以改進教學,則應進行何種評量? (A)總結性評量(B)形成性評量(C)診斷性評量(D)預備性評量。 |
( ) |
34. |
李老師在閱讀課程的相關著述後發現:對於課程的定義,學者之間存有不同的 看法。你認為李老師應以何種心態去看待? (A)瞭解並澄清不同的課程定義,對課程設計並無助益 (B)為避免對課程定義混淆不清,最好牢記其中一項定義 (C)各項課程定義所關注的角度不同,各有其功能與限制 (D)呼籲學界對課程定義加以統一,以便政府進行管制 |
( ) |
35. |
下列何者非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特質? (A)需要專家指導 (B)需要社區人士參與 (C)包括選擇、改編與創發 (D)包含發展歷程與結果。 |
( ) |
36. |
高瞻(High/Scope)課程模式是源自對下列何者之關心? (A)低收入家庭學生 (B)資優學生 (C)智障學生 (D)受虐兒童 |
( ) |
37. |
曾老師在第一次月考命題時,考題涵蓋原訂的全部課程範圍與教學目標,則這 份測驗最可能具有何種效度? (A)內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 (B)構念效度(construct validity) (C)預測效度(predictive validity) (D)同時效度(concurrent validity) |
( ) |
38. |
個別化教學制又稱凱勒計畫,其特點除了自訂學習步調和利用傳統方式作補充 外,下列何者不包括在內? (A)以精熟為導向 (B)採個別輔導 (C)在不同單元的學習指導中提供學習目標建議 (D)學習總成績常採常模參照方式評量。 |
( ) |
39. |
Kohlberg的道德認知理論,強調哪一種教學? (A)道德兩難 (B)價值澄清法 (C)角色扮演 (D)楷模學習 |
( ) |
40. |
就教學效能的指標而言,下列何者最為重要? (A)教學時間經濟 (B)教學媒體之費用少 (C)達成預期學生行為之改變 (D)師生的共同策劃。 |
( ) |
41. |
打破學科界限,不以學科性質來區分教材,而以一個實際活動來聯絡貫串各科 教材,此種教材編製是屬於下列何者? (A)活動組織法(B)大單元組織法(C)螺旋式組織法(D)學科單元組織法。 |
( ) |
42. |
何者屬於行為目標的敘寫方式? (A)能拼出本課所有英文單字 (B)鍛鍊強健的體魄 (C)養成勤勞習慣,陶冶職業興趣 (D)培養五育均衡的健全國民。 |
( ) |
43. |
以一個東西—語言或物體—代表或表徵其他東西的能力稱為? (A)象徵性功能 (B)替代性功能 (C)運思性功能 (D)概念性功能 |
( ) |
44. |
課程發展的「工學模式」,通常針對下列哪一項進行評鑑? (A)課程目標實現的程度 (B)課程目標達成所產生的影響 (C)社會對課程的期望 (D)課程目標以何種方式達成。 |
( ) |
45. |
.下列何種測驗方式最適用於精熟學習? (A)性向測驗(B)常模參照測驗(C)標準參照測驗(D)安置性測驗。 |
( ) |
46. |
課程改革採草根模式,是指以下列何者作為課程改革的主體? (A)教師 (B)學生 (C)學者專家 (D)教育行政機關 |
( ) |
47. |
布魯納提出發現教學,所要學生發現的是什麼? (A)可觀察的現象(B)知識結構(C)事實的細節(D)科學方法。 |
( ) |
48. |
在設計課程時,強調課程內容依年級逐年加深加廣,此種課程設計屬於下列何 者?(A)核心課程 (B)廣域課程 (C)融合課程 (D)螺旋式課程。 |
( ) |
49. |
下列何者之學習動機最強烈? (A)為獲得獎品而學習 (B)為求知而學習 (C)為得到高的分數而學習 (D)為博得父母的歡心而學習 |
( ) |
50. |
課程控制的最為嚴格強烈的是下列何者? (A)統整課程 (B)國定課程 (C)鄉土課程 (D)學校本位課程。 |
參考答案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D |
D |
A |
C |
C |
D |
D |
C |
D |
B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D |
A |
C |
A |
B |
D |
A |
C |
C |
D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D |
A |
C |
C |
A |
A |
A |
D |
A |
C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A |
A |
A |
A |
C |
A |
B |
D |
B |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