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大學98學年度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
資格檢定模擬考試2009/03
類別:國民小學
科目:兒童發展與輔導
◆全為選擇題(單選題,答錯不倒扣),一題2分,共100分
( ) |
1. |
關於發展的敘述,何者有誤? (A)發展兼具連續性與階段性 (B)幼兒取物「抱握抓」的歷程是所謂的「近遠原則」 (C)發展的模式是可預期的 (D)發展的速率是先慢後快 |
( ) |
2. |
下列有關創造力與智力關係的敘述,何者最適 (A)智力與創造力是兩種相同的能力 (B)創造力特高者,必具有特高的智力 (C)智力受遺傳因素影響較大,故可變性較小 (D)創造力的發展受環境因素的影響較大,故可變性較小。 |
( ) |
3. |
就佛洛依德的人格結構論而言,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本我為「現實原則」 (B)自我為「享樂主義」 (C)超我為「道德、良知」 (D)人格中以自我和本我比較重要。 |
( ) |
4. |
小丸子沒有將玩具歸位而被老師指責時,卻說豬太郎也沒有把玩具歸位,此種反應屬於下列何種防衛機制? (A)反向作用 (B)代替作用 (C)合理化作用 (D)投射作用。 |
( ) |
5. |
6. 文華和明美為了「母親是否以為了自己的小孩偷竊」爭論不已。文華認為法律是在保障大多數人的權益,如果每個人都這麼做,法律對人民就沒有約束力,但明美認為,身為母親應該盡最大的力量來保護子女,若母 親沒有進到應盡的責任,將會受到社會的指責。明美可能是處於基里艮(C.Gilligan)道德發展理論的哪一個階段? (A)個人生存的道德(morality as individual survive) (B)自我犧牲的道德(morality as self-sacrifice) (D)均等的道德(morality as equality)。 |
( ) |
6. |
某位國中導師想了解該學生玩線上遊戲的現況,下列哪一種研究方法最適合達到研究目的? (A)實驗法(B)個案研究法(C)觀察法(D)調查法。
|
( ) |
7. |
下列對馬斯洛所提之「需求層次論」的描述,何者正確? (A)需求層次越高,普遍性越大 (B)需求層次越高,彈性越小 (C)層次越高,個別差異越大 (D)是屬於精神分析學派的觀點。 |
( ) |
8. |
亂太郎看到狗兒叫「汪汪」,看到白兔、貓,都是叫「汪汪」,此種學習方式是古典制約學習理論的何種學習現象? (A)成人教導 (B)交替反應 (C)刺激類化 (D)直接經驗。 |
( ) |
9. |
皮亞傑認為個體改變原來的基模,以適應外在的因素,稱為 (A)調適 (B)同化 (C)組織 (D)平衡。 |
( ) |
10. |
一旦幼兒認識到自己的性別將永久不會改變,此時幼兒已具有下列何種概念? (A)性別差異 (B)性別恆定 (C)性別基模 (D)性別認定。 |
( ) |
11. |
在行為治療領域中,常被用來治療焦慮或學校恐懼症的技術是什麼? (A)削弱法 (B)逐步養成 (C)系統減敏法 (D)肯定性訓練。 |
( ) |
12. |
記憶的歷程包括三個基本運作,其順序為何? (A)收錄→儲存→提取 (B)儲存→收錄→提取 (C)儲存→提取→收錄 (D)收錄→提取→儲存 |
( ) |
13. |
求成就測驗的信度係數時,若受測團體的變異性越大,則求出來的信度會怎樣? (A)越高 (B)越低 (C)不一定 (D)視情況而定。 |
( ) |
14. |
何謂霸凌(bullying)行為? (A)習慣性地亂發脾氣摔東西 (B)對不同意見採取負向的態度 (C)主動去欺侮或傷害別的幼兒 (D)以自我觀點看待事物,強調所有權 |
( ) |
15. |
將「香蕉」唸成「央邀」係屬構音異常之何種類型? (A)扭曲音 (B)替代音 (C)省略音 (D)添加音。 |
( ) |
16. |
依據《無依兒童及少年安置處理辦法》〈2007.7.12〉第二條規定,醫事人員、社會工作人員、教育人員、保育人員、警察、司法人員及其他執行兒童及少年福利業務人員知悉無依兒童及少年時,應於幾小時之內通報主管機關?(A)24小時 (B)36小時 (C)48小時 (D)72小時。 |
( ) |
17. |
民國86年我國所修訂之特殊教育法中,特殊教育服務對象向下延伸至幾歲? (A)0歲 (B)3歲 (C)5歲 (D)1歲。 |
( ) |
18. |
佛洛伊德(S. Freud)與艾瑞克森(E. Erikson)等人之精神分析理論特別注 重下列何者對青少年社會化的影響? (A)潛意識作用 (B)趨避衝突 (C)認同作用 (D)本我需求的滿足。 |
( ) |
19. |
當學生被訓導處強迫來晤談且說:「訓導主任是壞人,喜歡找我麻煩」,輔導老師比較有效的回應是: (A)指正孩子罵訓導主任,以讓其瞭解不當行為 (B)詢問學生訓導主任何以將他送來,並詢問學生的主觀看法 (C)告知學生,訓導主任希望學生改進的行為,並進行檢討 (D)以上皆是。 |
( ) |
20. |
媽媽有時候說:「大雄你這麼大了還在看卡通,關起電視去讀書。」有時候又說:「大雄你太小,不可以一個人去看電影。」大雄常常覺得心理衝突,既不被算做大人,又不能做小孩原來能做的事。下列哪一種理論勾勒出青少年所處的情況? (A)米德的人類學觀點 (B)黎溫的場地理論 (C)霍爾的風暴理論 (D)哈維葛斯特的發展任務論。 |
( ) |
21. |
美如覺得自己對於演戲非常地有天份,所以她選擇加入學校的話劇社。這 個例子說明了何種類型的「基因型─環境相關」(genotype-environment correlation),即何種個體與環境互動之方式? (A)主動的 (B)被動的 (C)反應的 (D)引發的。 |
( ) |
22. |
那個理論認為發展是透過不斷發展的個體與其生存的、相互交織的自然環境脈絡的互動而來? (A)心理社會發展論 (B)社會學習論 (C)生物生態學理論 (D)社會文化理論 |
( ) |
23. |
小凱日前家中發生火災,當時他目睹父親嚴重燒傷,小凱出現強烈恐懼、 緊張、夢魘、麻木等症狀,且症狀持續已逾一個月,小凱的症狀較符合下 列哪一種問題類型? (A)強迫性疾患 (B)創傷後壓力症 (C)畏避型人格 (D)精神分裂症。 |
( ) |
24. |
根據皮亞傑(J. Piaget)的認知發展論,小學中年級學童的認知發展屬於那一階段? (A)感覺動作期 (B)前運思期 (C)具體運思期 (D)形式運思期。 |
( ) |
25. |
Renzulli對資優概念的看法,下列敘述何者為非? (A)在思想上具有流暢、變通及獨創性 (B)相信自己有能力將工作做好,有強烈的成就動機 (C)智力表現在平均數以上1.5個標準差 (D)在某一領域或問題上能表現出高度興趣、熱誠、專注、參與的能力 |
( ) |
26. |
在精神分析與心理動力學派的諮商技術中,對於當事人移情作用、抗拒或 潛意識壓抑的經驗,常透過何種技術分析? (A)面質(confrontation) (B)無條件積極關注(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 (C)駁斥(disputing) (D)詮釋(interpretation)。 |
( ) |
27. |
在團體討論時,教師問道:「為什麼今天教室的玻璃上有那麼多的小水滴?」小朋友的回答是:「我爸爸帶我去洗車,有好多水在我們的車子上。」以下哪一個說法最適合用來解釋這時幼兒的語言及認知發展? (A)行為學派的「增強作用」 (B)認知學派的「自我中心」 (C)心理分析學派的「防衛機制」 (D)幼兒運用「語言獲得機制」分析日常經驗 |
( ) |
28. |
教師對學生讚美是屬於哪一種類型的獎賞? (A)社會性的獎賞 (B)活動性的獎賞 (C)代號性的獎賞 (D)物質性的獎賞 |
( ) |
29. |
小明的父親是醫生,從小學一年級起,小明就想成為醫生。請問小明的自 我統合是傾向於何種統合狀態? (A)迷失型統合(identity diffusion) (B)早閉型統合(identity foreclosure) (C)未定型統合(identity moratorium) (D)定向型統合(identity achievement) |
( ) |
30. |
負責人類遺傳訊息傳遞的物質是什麼? (A)去氧核醣核酸(DNA) (B)核醣核酸(RNA) (C)甲狀腺素(thyroxine) (D)腎上腺素(epinephrine) |
( ) |
31. |
嘉玲正在思考,準備考試的一些記憶方法中,為何有些方法的效果會比其 他方法來得好。此顯示嘉玲的下列何種能力? (A)後設認知 (B)批判性思考 (C)自動化反應 (D)擴散式思考。 |
( ) |
32. |
某學生被視為班上的「開罐器」,常能掌握同儕動脈,打破僵硬氣氛,增進 班上同學的融洽相處,此顯示該生的下列何種智力? (A)組合智力 (B)經驗智力 (C)人際智力 (D)自知智力。 |
( ) |
33. |
社會學習理論主張道德學習歷程為何? (A)刺激和反應 (B)接納和認同 (C)成熟和發展 (D)觀察和模仿 |
( ) |
34. |
個人在從事有明顯成敗結果的活動後,解釋自己成敗結果的因素是: (A)制約 (B)自尊 (C)歸因 (D)制控信念 |
( ) |
35. |
學習歷程中的負增強(negative reinforcement)指的是什麼? (A)因為增強物的出現,減低該行為再發生的機率 (B)因為增強物的出現,增加該行為再發生的機率 (C)因為增強物的移除,減低該行為再發生的機率 (D)因為增強物的移除,增加該行為再發生的機率 |
( ) |
36. |
解釋心裡測驗分數時,有關百分等級〈PR〉常模的敘述,下列何者為非? (A)百分等級是使用最廣也最容易理解的常模 (B)百分等級的量尺單位相等,適合進行統計分析 (C)百分等級70,可解釋為其表現優於70%的人 (D)百分等級除非來自相同或類似的常模團體,否則無法比較。 |
( ) |
37. |
現實治療法是由誰提倡? (A)葛爾頓 (B)斯金納 (C)羅傑斯 (D)格拉瑟 |
( ) |
38. |
李同學在期末考時準備不周全,他批評老師試題出得不妥當有失公平,以 致他考得不理想請問李同學是使用下列何種防衛機制? (A)合理化作用 (B)反向作用 (C)補償作用 (D)昇華作用。 |
( ) |
39. |
下列哪一項不是屬於知覺的一般特徵? (A)知覺的相對性 (B)知覺的客觀性 (C)知覺得恆常性 (D)知覺的組織性 |
( ) |
40. |
以下哪一種方法是理情行為治療〈REBT〉常用的方法? (A)系統減敏法 (B)認知性家庭作業 (C)洪水法 (D)夢的解析。 |
( ) |
41. |
如果採取人本主義主張價值澄清法的道德教育策略,下列何者是最可能、最直接發生的學習結果? (A)合乎常禮的行為 (B)堅持遵守固有道德的態度 (C)認識道德的起源 (D)思辦道德事件的多層意義。 |
( ) |
42. |
下列何者非斯登伯格(Sternberg)所倡導之智力三元理論內容? (A)理論智力 (B)實用智力 (C)組合智力 (D)經驗智力 |
( ) |
43. |
王老師發現最近常有幼兒在積木區爭吵,爭吵的原因大多是小朋友一不小心就撞倒另一名小朋友堆好的積木。王老師要有效地解決問題,首要進行的策略應該是什麼? (A)先暫時廢除積木區,以讓幼兒承擔粗心的代價 (B)考量縮短角落時間,避免幼兒因疲累引起爭吵 (C)重新安排積木區的使用空間,由環境改善著手 (D)與家長溝通幼兒的破壞行為,並再次告誡幼兒 |
( ) |
44. |
布魯納認為表徵分為三個階段的發展,依序為? (A)影象表徵→動作表徵→符號表徵 (B)動作表徵→符號表徵→影象表徵 (C)動作表徵→影象表微→符號表徵 (D)影象表徵→符號表徵→動作表徵 |
( ) |
45. |
下列哪一個理論描述青年時期在發展過程中,心理的重要危機為「我是誰?」發展順利及對自己產生「忠誠」的美德? (B)奧蘇貝爾(D. P.Ausubel)的衛星理論 (D)安娜佛洛伊德(A.Freud)的精神分析論。 |
( ) |
46. |
為了協助建樺克服考試的焦慮,老師一方面協助他分析在不同時間點即不同類型的考試下的焦慮程度,另一方面指導他肌肉放鬆的方法。在建樺的身體完全放鬆時,再引導他從引發焦慮程度最低的考試情境想像起,逐級而上。這類做法是屬於何種輔導方法? (A)系統減敏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 (B)情感反映法(affective reflection) (C)操作法(operational procedures) (D)交互抑制法(counter inhibition)。 |
( ) |
47. |
強調父母要能提供子女良好的行為示範,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引導幼兒社會及道德發展,是哪一個學派的論點? (A)人文主義論 (B)精神分析論 (C)社會學習論(D)行為學派。 |
( ) |
48. |
在行為治療領域中,常被用來治療焦慮或學校恐懼症的技術是什麼? (A)消弱法 (B)逐步養成 (C)系統敏感法 (D)肯定性訓練 |
( ) |
49. |
Vishnu 是一位隨父母由印度移居台灣的三歲小女孩,她只會說印度語,其父母就近為她選擇了一所社區內的全中文幼稚園,Vishnu 在學習中文的過程中可能經歷以下四個階段:甲、以簡單的中文單字或片語溝通;乙、自如地應用中文;丙、聆聽別人說話,但保持沉默不開口;丁、使用自己母語與他人交談,請問下列何者是正確的排列順序? (A)甲丁丙乙 (B)丙甲乙丁 (C)丙丁甲乙 (D)丁丙甲乙 |
( ) |
50. |
取向焦點解決短期心理諮商(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SFBT)十分重視將輔導目標放在運用學生個人的資源,來協助他們改變,因此下列哪一類問話方式是SFBT 常用到的技巧? (A)太厲害了,你是如何辦到的? (B)你昨天為什麼沒有來上課? (C)你是不是對任課老師有什麼不滿,所以你才會上課睡覺? (D)如果老師做些什麼,你就會願意繼續把你的功課完成?
|
參考答案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D |
C |
C |
C |
B |
D |
C |
C |
A |
B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C |
A |
A |
C |
C |
A |
B |
C |
B |
B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A |
C |
B |
C |
C |
D |
B |
A |
B |
A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A |
C |
D |
C |
D |
B |
D |
A |
B |
D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D |
A |
C |
C |
C |
A |
C |
C |
D |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