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大學98學年度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
資格檢定模擬考試2008/10
類別:中等學校
科目:中等學校課程與教學
◆全為選擇題(單選題,答錯不倒扣),一題2分,共100分
( )1. 《說文解字》將「教」字解為「上所施,下所效」是強調何種原理?
(A)教學創新 (B)學習模 (C)發問過程 (D)教學成效
( )2. 洪老師認為如依據學生的認知結構進行教學,則再難的概念他都有辦
法把學生敎會。這是呼應下列哪一位學者的主張?
(A)皮亞傑(J. Piaget) (B)布魯納(J. Bruner)
(C)維高斯基(L. Vygotsky) (D)史金納(B. Skinner)
( )3. 下列何者較符合教學情境布置的原則?
(A )以教師想法為據,指導學生完成 (B)以增進認知領域學習成效為考量
(C )教室布置不必經常更換,以免無謂浪費(D)教室布置應符合班級的特色
( )4. 國民中學基本學力測驗屬於下列何種評量?
(A)形成性評量 (B)總結性評量 (C)真實性評量 (D)診斷性評量
( )5.J根據蓋聶(R. M. Gagné)的理論,概念和原則屬於下列哪一種學習結果?
(A)心智技能 (B)認知策略 (C)語文訊息 (D)態度
( )6. 下列對成就動機(achievement motivation)的敘述,何者正確?
(A)成就動機越低的人越努力避免失敗
(B)越簡單的作業越能激發學習者的成就動機
(C)學生的努力程度和成就動機的強度間有正相關
(D)成就動機越高的學生越會認為成功與否操之他人
( )7. 克萊恩(M. F. Klein)和古德拉(J. I. Goodlad)研究十八個國家的課程後,發現課程決定可以區分為五種層次,其中「教師在教室中真正實際進行的課程」是在哪一個層次?
(A)經驗課程 (B)正式課程 (C)知覺課程 (D)運作課程
( )8. 求取測驗分數與效標之間的關聯,是著眼於哪一種效度?
(A)同時效度 (B)表面效度 (C)建構效度 (D)專家效度
( )9. 如將全班每位學生的月考成績皆加10分,則下列哪一項會改變?
(A)學生的Z分數 (B)全班的平均數
(C)全班的標準差 (D)學生的百分等級
( )10. 老師讓學生先進行全班閱讀→專家小組討論→回原小組報告→測驗→小組表揚。這是哪一種合作學習的實施步驟?
(A)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STAD) (B)拼圖法第二代(jigsaw II)
(C)小組探究法(group investigation) (D)學習圈(circles of learning)
( )11.當學生表現良好行為時,教師加以讚美、微笑、回應和期許,這是屬於下列哪一種獎賞方式?
(A)社會性的獎賞 (B)活動性的獎賞 (C)代幣性的獎賞 (D)物質性的獎賞
( )12. 史特佛賓(D. Stufflebeam)主張CIPP 評鑑中的四種評鑑,可分別協助決定者做四種決定,其中的背景評鑑主要用以協助做何種的決定?
(A)計畫 (B)結構 (C)實施 (D)再循環
( )13. 謝老師認為:「在教材與教學適當的情況下,只要提供學生足夠的學習時間,則所有的學生都可以達到相同程度的成就水準」。這種觀點與下列何種教學理念一致?
(A)自我建構論 (B)社會建構論 (C)精熟學習 (D)非指導式學習
( )14. 關於後現代課程特質的敘述,以下何者為誤?
(A)重視學生的聲音與故事 (B)課程是師生經歷的未知旅程
(C)課程設計強調經驗重組 (D)重視課程評鑑的標準化過程
( )15. 艾斯納(E. W. Eisner)曾在1969 年針對行為目標的缺點,提出表意目標
(expressive objective)的概念。請問下列哪一個敘述屬於表意目標?
(A)能應用組織結構的知識閱讀
(B)能辨認平面圖形上的線對稱關係
(C)能舉例說明影響自我角色扮演的五個因素
(D)檢視與評估「老人與海」一書的重要性
( )16. 下列哪一種課程設計的理念較接近歷程模式的主張?
(A)應從學生的需求訂定目標
(B)應先分析學校情境再訂定目標
(C)應依社會生活的需求來訂定目標
(D)應以教學過程或教學方式為主要考量
( )17. 九年一貫課程中欲培養學生具備「終身學習」的特質,則須特別著重
何種基本能力的培養?
(A)主動探索 (B)知識統整 (C)參與合作 (D)欣賞他人
( )18. 教師利用雙向細目表編製考試題目,所謂「雙向」係指下列何者?
(A)教學目標、教學評量 (B)教學目標、教學過程
(C)教學過程、教學評量 (D)教學目標、教材內容
( )19. 下列何者不屬於協同教學的特色?
(A)分工合作的專業對話 (B)彈性多元的教學模式
(C)單純有效的班級管理 (D)學生學習的個別適應
( )20. 文老師本學期想嘗試用合作學習法進行教學,請問他採取的正確步驟
依序為何?
(甲)針對該單元進行全班測驗 (乙)計算個人及團體進步分數,進行小組表
揚 (丙)依上學期成績,將學生做異質分組 (丁)進行全班授課及小組討論
(A)丁→丙→甲→乙 (B)丙→丁→甲→乙
(C)甲→丙→丁→乙 (D)丙→甲→丁→乙
( )21. 計劃評核術(PERT)是一種有效的計劃管制技術,其首要步驟為何?
(A)估計完成作業所需時間 (B)決定工作及其目的
(C)確定關鍵路徑 (D)分析完成工作所需的作業
( )22. 學校課程有所謂「正式課程、非正式課程、潛在課程及懸缺課程」。請問目前在學校普遍實施的清掃活動,屬於下列哪一類課程?
(A)正式課程(formal curriculum) (B)非正式課程(informal curriculum)
(C)潛在課程(hidden curriculum) (D)懸缺課程(null curriculum)
( )23. 學生認為老師是「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之一而向他學習,或接受他的指導。這屬於師生人際關係中哪一項的影響力?
(A)專家 (B)參照 (C)法理 (D)強制
( )24. 教師在開始教學時,常設法給學生一份驚喜,以激發其學習動機。請
問這屬於下列教學原則中的哪一項?
(A)類化原則 (B)自動原則 (C)興趣原則 (D)精熟原則
( )25. 主張課程要提供偉大著作,教學生學習真理的是哪一種哲學觀?
(A)存在主義 (B)永恆主義 (C)實驗主義 (D)進步主義
( )26. 何老師在設計「生命週期」課程時,關注學科知識結構的「概念結構」,
並配合學生的「認知結構」,讓學生學習探究逐漸加深加廣的複雜概念。請
問何老師的課程設計屬於下列哪一種?
(A)潛在課程 (B)平行課程 (C)活動課程 (D)螺旋課程
( )27. 原生性因素(etiological factor)是導致班級學生行為問題的原因之一。下列何項屬於原生性因素?
(A)家庭結構改變 (B)生育率下降 (C)染色體異常 (D)職業婦女增加
( )28. 下列哪一個班級經營模式建議教師使用增強原則和程序,以教導學生
的學習活動?
(A)行為塑造型 (B)溝通互動型 (C)果斷紀律型 (D)合理邏輯型
( )29. 唸國三的小明為了進入理想的高中就讀,自行研擬學習計畫並依計畫
進行學習,且時常自我評量以便了解學習狀況。這是下列何種策略?
(A)補償策略 (B)社會策略 (C)認知策略 (D)後設認知策略
( )30. 課程理論中有不同取向的課程觀點。對於這些課程理論取向的敘述,
下列何者最不適切?
(A)不同理論取向對學生、學習、教師、課程組織各有其觀點
(B)各理論取向只代表不同的教育觀點,而無絕對的對與錯
(C)不同課程理論取向意味著課程觀點的不一致,亟需改進
(D)當前最常被提及的理論取向,有學科、學生、社會取向等
( )31. 學校應該教但卻沒有教的學習內容,指的是哪一種課程?
(A)正式課程 (B)非正式課程 (C)潛在課程 (D)懸缺課程
( )32. J. H. Pestalozzi倡導的教學包括的內涵,下列何者是正確的?
(A)行的教學 (B)愛的教育 (C)動的教學 (D)民主的教育
( )33. 九年一貫課程正式實施後,首次的「一綱多本」國中基本學力測驗於
民國幾年舉行?
(A)91 (B)92 (C)93 (D)94
( )34. 特別著重訓練討論技巧的討論方法為:
(A)菲力浦六六法 (B)任務小組法 (C)綜合討論法 (D)陪席討論法
( )35. 奧蘇貝爾(D. P. Ausubel)設計出下列哪一個概念,藉以在學習者認知結
構中引出或形成一個相關的概念架構,以便接納新的學習?
(A)前導組織 (B)訊息處理 (C)學習遷移 (D)發現式學習
( )36. 國民中小學採取常態分班,是基於下列哪種教育理念?
(A)因材施教 (B)有教無類 (C)精英教育 (D)分流教育
( )37. 認為教育的主要任務在於研究文化與教育的相互依存關係,並主張從文化
社會(Cultural Society)當中精選文化教材,建構教育基本原理及作為學校課程教
材發展依據的思想家是:
(A)涂爾幹(E. Durkheim) (B)奧古斯丁(St. Augustine)
(C)斯普朗格(E. Spranger) (D)海德格(M. Heidegger)
( )38. 根據中華民國93年02月04日教育部公布的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深耕計畫,各縣(市)國中小校數在126~250校者,得設置課程督學
(A )二人 (B )三人 (C )一人 (D )四人
( )39. 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強調組成教學團隊,共同規劃課程,協同教學,
下列何種教學組織較不能發揮此種協同功能?
(A)學科能力分組 (B)班群 (C)能力分班 (D)交換教學
( )40. 鄉土教學是哪一次的課程更新所加入的?
(A )57年課程暫行標準 (B)64年國民小學課程標準
(C )82年國民小學課程標準 (D)現行課程綱要
( )41.下述何者不是課程設計的三大理論取向:
(A)學科中心(B)教師中心(C)學生中心(D)社會中心。
( )42. 下述何者不是行動研究的特徵:
(A)情境取向 (B)集體合作 (C)參與式 (D)外部評鑑。
( )43.下列那一位美國學者是以民主教育核心為設計,力倡超越科目取向的課程統整?
(A)Drake (B)Dewey (C) James A .Beane (D) Herbert
( )44.Stenhouse指出何種課程設計模式只要詳述在學科裡的「內容」或「程
序原則」即可合理的設計課程,而不必採用事先列舉的預期結果?
(A)目標模式 (B)歷程模式 (C)情境模式 (D)折衷模式
( )45.Stuffebean提出下列何種課程評鑑模式?
(A)對角模式 (B)CIPP模式 (C)對辯模式 (D)CPII模式
( )46. 當我們在分兩組進行教學法的效果準實驗比較時,常把智力當成何種變項?
(A) 自變項 (B)共變項 (C)依變項 (D) 後果變項
( )47. 下列那項不屬於綜合活動領域的課程目標?
(A) 實踐體驗所知 (B) 擴展學習經驗
(C) 省思個人意義 (D) 增強認知學習
( )48. 下列那一類的教學評量是在教學過程中實施,為教學效果持續地提供回饋?
(A) 安置性評量 (B) 形成性評量
(C) 診斷性評量 (D) 總結性評量
( )49. 小學五年級的數學課程是屬於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數學領域的第幾個學習階段?
(A) 第一學習階段 (B) 第二學習階段
(C)第三學習階段 (D) 第四學習階段
( )50. 核心課程是由哪一位學者所倡導﹖
(A) 皮亞傑(Piaget) (B) 史肯納(Skinner)
(C) 布魯納(Bruner) (D) 布魯姆(Bloom)
參考答案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B |
B |
D |
B |
A |
C |
D |
A |
B |
B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A |
A |
D |
D |
D |
D |
A |
D |
C |
B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B |
B |
B |
C |
B |
D |
C |
A |
D |
C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A |
B |
D |
A |
A |
B |
C |
A |
C |
C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B |
D |
C |
B |
B |
B |
D |
B |
B |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