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大學98學年度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
資格檢定模擬考試2008/11
類別:中等學校
科目:教育原理與制度
◆全為選擇題(單選題,答錯不倒扣),一題2分,共100分
( ) |
|
根據溫納(B. Weiner)的成敗歸因論,下列哪一項因素可由個人的意願所控制? (A)努力 (B)能力 (C)運氣 (D)工作難度 |
( ) |
|
在皮亞傑(J. Piaget)的認知發展論中,個體依據現有的基模(schema)來瞭解新物體或事件的歷程稱為: (A)平衡 (B)反射 (C)同化 (D)調適 |
( ) |
|
健康市政府欲設立教育審議委員會,以負責主管教育事務之審議、諮詢、協調及評鑑等事宜。請你想一想,下列何者是其法源依據? (A)教師法 (B)地方制度法 (C)教育基本法 (D)國民教育法 |
( ) |
|
前導組織(advanced organizer)意在提供學習者何種協助? (A)提供學生能進行精緻化複習的材料 (B)提供簡易的閱讀結構訓練 (C)提供學生有做中學的機會 (D)提供先備知識或可能需要的關聯知識 |
( ) |
|
朱熹與陸象山學說分立,下列敘述何者為非? (A)朱熹重於經驗論,陸象山重於直覺論 (B)朱熹採科學方法,陸象山採玄學方法 (C)朱熹強調尊德性,陸象山強調道問學 (D)朱熹有流於支離之弊,陸象山有落入空疏之病 |
( ) |
|
根據伍茲(P. Woods)的研究,教師的生存策略可歸納為八項,其中一項提到「採用非正式的方式,加入學生陣容,彼此如同兄弟一般」。請問這是什麼策略? (A)協商(negotiation) (B)合流(fraternization) (C)職能治療(occupational therapy) (D)自我安慰(morale-boosting) |
( ) |
|
法國大學區的首長(大學區總長)由誰任命? (A)教育部長 (B)總統 (C)省長 (D)內閣總理 |
( ) |
|
教育社會學的研究分類,可分為鉅觀研究與微觀研究,下列何者不屬於微觀研究的論述? (A)強調社會變遷的研究 (B)重視實際社會生活的探究 (C)在社會行為研究中,著眼於行為情境因素 (D)凸顯個人在社會實體建構中主動性的研究 |
( ) |
|
小明是國中一年級學生,他的魏氏智力測驗分數是100,請問下列何者正確? (A)小明的魏氏智力測驗成績顯示他的IQ贏過50%的國中一年級學生 (B)小明的魏氏智力測驗的心智年齡與他的生理年齡相等 (C)小明在魏氏智力測驗測得滿分 (D)小明的學校成績應有中等以上之表現 |
( ) |
|
學校具有社會化和選擇功能,其中社會化功能的目的是什麼? (A)培養學生繼承父業的條件 (B)培養具有共同價值和信念 (C)培養社會所需的人才 (D)促進社會水平流動 |
( ) |
|
治國是國中導師,家長希望他能多給學生考試,以提升學業成績,而他的學生卻希望不要常考試,請問治國這種感受期待與要求不一致的現象,較符合下列哪種概念? (A)角色模糊(role ambiguity) (B)角色距離(role distance) (C)角色衝突(role conflict) (D)角色擴散(role diffusion) |
( ) |
|
針對「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之教育格言加以嚴謹解析、論證,並期待能釐清其確切意義以避免溝通歧異,這種哲學思考歷程較傾向: (A)反省批判取向 (B)觀念分析取向 (C)去中心化取向 (D)互為主體取向 |
( ) |
|
有國小五年級學生家長建議老師在課堂中加強道德議題的教學,將學生道德發展提升至「後習俗道德期」(postconventional level of morality)。假如你是該老師,根據柯柏格(L. Kohlberg)道德發展理論,應該怎麼對家長說明才正確? (A)學生上了國中,才能達到「後習俗道德期」 (B)五年級學生很難達到「後習俗道德期」的水準 (C)兒童道德認知發展宜遵循自律而後他律的原則 (D)研究顯示,大部分學生在五年級已進入「後習俗道德期」 |
( ) |
|
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之教科書,由學校哪一個會議訂定辦法公開遴用? (A)校務會議 (B)學年會議 (C) 行政會議 (D)課程發展委員會會議 |
( ) |
|
玲君是一位音樂教師,她在進行音樂教學時,除強調音樂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外,並注重經由音樂來提高學生審美的心境,變化學生的氣質,使學生的理性和感性能夠和諧的發展,以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這種教育是屬於下列何種領域? (A)德育 (B)智育 (C)群育 (D)美育 |
( ) |
|
請問下列哪一項政策是採取「對於弱勢者給予優惠待遇」(unequal treatment for unequal),以實踐教育機會均等的目的? (A)小班教學精神 (B)九年一貫課程 (C)教育優先區 (D)高中社區化 |
( ) |
|
下列哪一種哲學取向,嘗試釐清教育論述中的曖昧語言和錯誤邏輯,以澄清教育語言? (A)規約的哲學 (B)批判的哲學 (C)思辨的哲學 (D)分析的哲學 |
( ) |
|
在教學上,強調「應引導學生學習瞭解人間諸事物都是多元並存與差異並立」的是哪一種學派的教育哲學? (A)觀念論 (B)分析哲學 (C)實用主義 (D)後現代思潮 |
( ) |
|
下列教育現象的敘述,何者屬於結構功能論(structural-functionalism)取向? (A)學校教育在為資本主義服務 (B)學校教育促進社會文化的傳遞 (C)學校教育的結果為社會再製(social reproduction) (D)師生之間存在制度化的「支配-從屬」(dominance and subordination)關係 |
( ) |
|
在我國,下列哪一種教育法令必須經過立法院三讀審查,才能通過? (A)教育人員任用條例 (B)國民教育法施行細則 (C)教育部師資培育審議委員會設置要點 (D)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在職進修辦法 |
( ) |
|
從我國現行<師資培育法>的內涵來看,我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的工作,最符合哪一項專業特徵? (A)相當的獨立自主性 (B)專門的知識與技能 (C)服務重於報酬的觀念 (D)不斷的在職進修 |
( ) |
|
依據教育部之規定,國民中學學生未經請假、不明原因未到校上課達幾日以上者,列為中輟生,應立即填具通報單通報? (A)三日 (B)五日 (C)七日 (D)十五日 |
( ) |
|
大偉不喜歡做功課,但喜愛玩電腦遊戲,媽媽要他先做完功課後才能玩電腦,她運用了哪一種原理? (A)行為塑造(behavior shaping) (B)負增強(negative reinforcement) (C)普墨克原則(Premack principle) (D)正增強(positive reinforcement) |
( ) |
|
下列何者不是科層體制(bureaucracy)的主要特徵? (A)明確的組織分工,階層體制分明 (B)以專業能力及資格做為用人的標準 (C)公事公辦,公私之間有嚴格的劃分 (D)強調同僚體制,尊重部屬的專業自主 |
( ) |
|
依<教師法>的精神,教師的退休金是由學校與教師共同撥繳費用所建立的基金來支付,如果各級公立學校教師的退休金支付出現問題時,應由下列何者來負擔最後支付保證責任? (A)政府 (B)學校 (C)教師會 (D)學校與教師 |
( ) |
|
有關精熟學習(mastery learning)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布魯姆(B. Bloom)設定之精熟標準是達到60%的學習 (B)奠基於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C)主要應用於特殊班級之個別化教學 (D)學習成就落差主要因為所需之學習時間不足 |
( ) |
|
華老師因家人生病,半年來常請人代課以致對學生疏於照顧,她深感難以兼顧家庭與工作,這是因為她面臨哪一種角色衝突? (A)角色內相同對象的衝突 (B)角色內不同對象的衝突 (C)角色外相同對象的衝突 (D)角色外不同對象的衝突 |
( ) |
|
惠慈從小就很喜歡閱讀哲學與思考,常常問一些老師不易回答的問題。有一天上課時,老師正在解說人體的構造,惠慈又問了老師一個問題:「身體看起來應是物質性的東西,但心靈也是物質性的東西嗎?還是屬於非物質性的東西呢?身體與心靈相比較,哪一個較為根本呢?兩者如何互動?」就哲學領域而言,惠慈的問題一般被歸屬於哲學哪一部門的研究主題? (A)倫理學 (B)美學 (C)知識論 (D)形上學 |
( ) |
|
依民國九十三年修正的<高級中學法>之規定,課程型態融合普通科目與職業科目為一體者,係屬何種學校類型? (A)普通高級中學 (B)綜合高級中學 (C)實驗高級中學 (D)單類科高級中學 |
( ) |
|
布魯姆(B. Bloom)將教學目標分為哪三大領域? (A)真、善、美 (B)語文、數字、空間 (C)事實、技能、態度 (D)認知、情意、技能 |
( ) |
|
有關道德哲學的派別及其教育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主外派認為道德的權威,自內而生,如理性的命令 (B)主內派主張判斷行為的最後標準,乃是行為所生的快樂或痛苦 (C)主內派主張服從規律與履行義務即是善,除此而外便無所謂善 (D)主外派認為唯有意志,全憑當事者自己決定,才是道德價值的所在 |
( ) |
|
訊息處理模式中的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與下列何者相當? (A)長期記憶(long-term memory) (B)短期記憶(short-term memory) (C)語意記憶(semantic memory) (D)程序記憶(procedual memory) |
( ) |
|
在懲罰的動機上,「殺雞儆猴,以儆效尤」最為接近下列何種懲罰? (A)報應性懲罰 (B)恕道性懲罰 (C)感化性懲罰 (D)懲戒性懲罰 |
( ) |
|
許老師想改善課堂教學,增進學生的長期記憶。你不會建議他使用哪種策略? (A)精緻化(elaboration) (B)複誦化(rehearsal) (C)脈絡化(context) (D)組織化(organization) |
( ) |
|
下列關於負增強與懲罰的比較之敘述,何者正確? (A)兩者皆不能塑造合乎社會規範的行為 (B)負增強乃是取消正增強,懲罰則是移開嫌惡刺激 (C)負增強用來減少反應次數,懲罰則是增加反應次數 (D)負增強是在合宜的行為後施予,懲罰則是在不合宜的行為後施予 |
( ) |
|
下列何者是「教育心理學之父」? (A)斯肯納(B. F. Skinner) (B)霍爾(G. S. Hall) (C)桑代克(E. L. Thorndike) (D)皮亞傑(J. Piaget) |
( ) |
|
10.下列哪一項教師對學生的話語,屬於行為主義的「普力馬原則」(Premack Principle)之應用? (A)喜歡吵鬧的同學,老師會給他應得的處罰 (B)如果大家可以安靜上課,老師就講故事給你們聽 (C)老師喜歡你們安靜的樣子,不喜歡你們大聲吵鬧 (D)老師不在的時候,班長要到講台上登記講話的同學 |
( ) |
|
以下哪一項策略無法有效的增進學生的學習動機? (A)高難度的作業 (B)學習工作與學生需求相符 (C)運用活潑生動的教學方法 (D)強調自我比較而非與他人競爭 |
( ) |
|
張老師任教於職業學校,他觀察到該校學生家長有相當多數是屬於勞工階級,學生的兄姐有蠻多人也是勞工階級。這種現象讓他思考:「為何勞工階級的子女長大後常會從事勞工階級的工作?」請問下列哪一項在探討張老師的問題? (A)社會再製 (B)文化融入 (C)社會運動 (D)勞工運動 |
( ) |
|
下列哪一項法律規定我國教師資格檢定與審定、聘任、待遇等事項? (A)教育基本法 (B)師資培育法 (C)國民教育法 (D)教師法 |
( ) |
|
高登(C. Gordon) 和柯爾曼(J. Coleman)曾對1950 年代的美國學生做了一個研究,發現「學生在學校的學業表現並不是其獲得社會地位的指標,而男生的運動表現與女生的人緣,才是社會地位獲得的重要原因。」這種現象被稱為什麼? (A)反文化運動 (B)反社會主義運動 (C)反智主義運動 (D)反性別歧視運動 |
( ) |
|
下列何者屬於微觀社會學(microsociology)之研究? (A)教室語言分析 (B)社會階層化 (C)社會變遷模式 (D)社會流動 |
( ) |
|
下列何者符合伯恩斯坦(B. Bernstein)的精密型語言(elaborated code)意涵? (A)較多分析、抽象的陳述 (B)脈絡依賴的語意表達 (C)單刀直入、簡潔明瞭的敘述方式 (D)強調事務本身而非歷程的表達方式 |
( ) |
|
依我國九十三年修正的<原住民族教育法>之規定,下列何者正確? (A)原住民中小學教師聘用無任何優待規定 (B)在中央層級的民族教育審議委員會中,具原住民身分者不得少於二分之一 (C)原住民中小學須辦理學生寄宿時,其住宿及伙食費用,由地方政府編列預算全額補助 (D)原住民族教育預算之比例不得少於中央主管教育行政機關預算總額之百分之一 |
( ) |
|
功利主義者彌爾(J. Mill)倡言行為之善惡,視其傾向於產生快樂或痛苦之程度為衡,因而,他倡議的道德判斷對象為何? (A)行為動機 (B)行為結果 (C)動機與結果並重 (D)動機與結果銜接 |
( ) |
|
楊老師終身奉獻教育,不求個人聞達,在退休前獲得師鐸獎的榮耀。像楊老師這樣為教育而教育的教師,是秉持了哪一種教育價值? (A)外在的 (B)實利的 (C)特殊的 (D)非工具性的 |
( ) |
|
張老師非常注重教育環境的功能,並認為學生如同一張白紙,而這白紙可「染黑則黑,染黃則黃」。因此,張老師在教育方法上相當注重直觀教學與感官訓練的價值,請問張老師的教學理念比較傾向下列哪一種主義? (A)理性主義 (B)實驗主義 (C)批判主義 (D)經驗主義 |
( ) |
|
20.目前我國中等學校師資職前教育學程學分班應修習之學分數至少應為幾學分? (A)二十學分 (B)二十六學分 (C)三十二學分 (D)四十學分 |
( ) |
|
根據教育部九十四年九月修訂之《推動教育優先區計畫》,下列哪一項並不是列入九十五年度教育優先區的指標型學校? (A)中途輟學率偏高之學校 (B)原住民學生比例偏高之學校 (C)隔代教養學生比例偏高之學校 (D)海外華僑學生比例偏高之學校 |
( ) |
|
下列有關我國目前國民教育制度的敘述,何者為正確? (A)凡六歲至十五歲之國民,應受補習教育 (B)國民中學之教科圖書,由教育部編定,必要時得審定之 (C)國民中學設校務會議,議決校務重大事項,由教師代表召集主持 (D)國民中學各年級應實施常態編班;為兼顧學生適性發展之需要,得實施分組學習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A |
C |
C |
D |
C |
B |
B |
A |
A |
B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C |
B |
B |
A |
D |
C |
D |
D |
B |
A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B |
A |
C |
D |
A |
D |
D |
D |
B |
D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C |
B |
D |
B |
D |
C |
B |
A |
A |
D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C |
A |
A |
B |
B |
D |
D |
B |
D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