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大學98學年度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
資格檢定模擬考試2008/11
類別:中等學校
科目:中等學校課程與教學
◆全為選擇題(單選題,答錯不倒扣),一題2分,共100分
( ) |
|
量化的教學研究,其主要理論基礎是: (A)批判理論 (B)詮釋學 (C)符號互動論 (D)邏輯實證論 |
( ) |
|
下列哪一個問題是課程社會學最關注的問題? (A)學校課程是否達到預期的目標 (B)學校課程是否滿足學生的需求 (C)學校課程傳遞的是誰的知識 (D)學校課程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 |
( ) |
|
某校以「二ΟΟ四年雅典奧林匹克運動會」為「主題」進行教學,這是屬於哪一類主題? (A)文學主題 (B)論題主題 (C)概念主題 (D)事件主題 |
( ) |
|
教師進行班級教學經營時常涉及教學評量的問題,而「雙向細目表」常常是編製測驗的參考架構。請問「雙向細目表」除「教材內容」此一向度之外,另一向度為何? (A)課程綱要 (B)教學進度 (C)教學目標 (D)評量方式 |
( ) |
|
下列哪一項想法誤解了「認知學徒制」(cognitive apprenticeship)的意義? (A)學生在學習新事物之初,教師應側重行為的示範,讓學生模仿 (B)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予適當的協助 (C)當學生逐漸精熟之後,教師應減少支持 (D)認知學徒制的最終目的是要讓學生獨自完成學習 |
( ) |
|
教材組織以兒童經驗為出發點,不強調學科知識系統的是屬於哪一 種組織方式? (A)橫向組織 (B)心理組織 (C)論理組織 (D)縱向組織 |
( ) |
|
最常與課程統整聯想在一起的教學作法為何? (A)角色扮演 (B)聯絡教學 (C)道德討論 (D)欣賞教學 |
( ) |
|
關於評量的目的和功能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評量是抽樣的過程,無法完整表達學習的總量 (B)評量是針對學習的效果,無法了解教材的良窳 (C)評量是學習結果的了解,無法知道學習的歷程 (D)評量是個體間的比較,無法了解個別學生的進步 |
( ) |
|
下列何種教室座位安排比較適當? (A)依照能力高低 (B)採男女分排座法(C)按固定身高排列 (D)異質分組式排列 |
( ) |
|
精熟學習(mastery learning)所依據的是哪一個學派的學習理論? (A)認知學 (B)行為學派 (C)人本學派 (D)社會互動學派 |
( ) |
|
下列何種教學策略把學生當成公司的股東,可分享公司的成長與虧損,並共同思考如何有益彼此成長空間? (A)講述 (B)反省性教學 (C)分組 (D)發問與討論 |
( ) |
|
將班上學生的人際關係用社會矩陣法(sociogram)(或稱為社交測量法) 畫出,發現學生甲、乙、丙 三人互選而成一個三角形,此三人稱為什麼團體? (A)明星團體 (B)閒散團體 (C)孤立團體 (D)小團體 |
( ) |
|
對於變通性評量(alternative assessment)的描述,下列何者為非? (A)實作評量是變通性評量的一種 (B)評量問題常來自於生活中的挑戰 (C)行為表現的評量是變通性評量的一種 (D)變通性評量只強調學習成果面向的評量 |
( ) |
|
有學者將團體發展分為五個階段,依次是形成期、風暴期、規範期、 運轉期與結束期。我們一般常用的「大風吹」活動應該最適合在下列哪個階段實施? (A)形成期 (B)風暴期 (C)規範期 (D)運轉期 |
( ) |
|
下列有關教師領導風格影響班級氣氛的陳述,何者最正確? (A)教師的領導風格是放任式的,學生比較被動 (B)教師的領導風格是權威式的,班級文化氣氛比較疏離 (C)教師的領導風格是權威式的,班級師生關係比較緊張 (D)教師的領導風格是放任式的,學生比較容易產生焦慮 |
( ) |
|
請將教師自編試題的步驟有:1、撰寫試題 2、擬定計畫 3、編輯試題 4、審查試題 5、試題分析。請依序排列: (A) 12345 (B) 21354 (C) 21453 (D) 23541 |
( ) |
|
下列四種課程的意義,何者最能包含潛在課程的內涵? (A)課程即科目 (B)課程即計畫 (C)課程即目標 (D)課程即經驗 |
( ) |
|
美國的「目標2000:教育美國法案」(Goals 2000: Educate America Act),提及在西元2000年以前,學生應在哪兩項學科的成就領先全世界? (A)公民與道德 (B)科學與數學 (C)音樂與美術 (D)語文與社會 |
( ) |
|
依據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的規定,課程評鑑的範圍應包含哪些? (A)課程教材、教學計畫、實施成果 (B)課程計畫、教學綱要、實施成果 (C)課程計畫、教學目標、學習活動 (D)課程教材、教學綱要、學習活動 |
( ) |
|
下列何種教學方法較具個別化教學的特質? (A)問答教學法 (B)電腦輔助教學 (C)設計教學法 (D)講述教學法 |
( ) |
|
依據布魯納(J. S. Bruner)所提倡的螺旋式課程,下列何者為課程組織原則的綜合? (A)順序性、繼續性 (B)統整性、銜接性 (C)銜接性、繼續性 (D)統整性、順序性 |
( ) |
|
根據泰勒(R. Tyler)的說法,「每一繼續的經驗雖建立在前一經驗之上,但應對同一題材作更深、更廣的處理。」請問這是課程組織中的哪一項規準? (A)繼續性(continuity) (B)銜接性(articulation) (C)順序性(sequence) (D)統整性(integration) |
( ) |
|
李老師在開始教導新單元時,都會主動且明確地告訴學生單元的學習目標。依據蓋聶(R.M.Gagné)的觀點,李老師的這種行為可以引發學生何種內在歷程? (A)形成期望 (B)感應接收 (C)產生回應 (D)增強作用 |
( ) |
|
在解說牛頓三大定理後,班上學生小真舉手詢問:「公車行駛途中突然煞車,車上乘客會先往前傾的現象」是屬於哪一種定理?教師不直接回答,而是將小真的問題再提出問班上其他學生的方法,是屬於哪一種提問技巧的運用? (A)轉問(relay) (B)深入探究(probing) (C)再次指示(redirection) (D)反問(reverse) |
( ) |
|
依行為目標的撰寫要求來看,「學習者能回答出一半的正確答案」,此一目標缺了以下哪一要素? (A)成功標準 (B)學習對象 (C)表現行為 (D)特定情境 |
( ) |
|
有關發現式學習(discovery learning)的敘述,何者有誤? (A)教師應扮演催化者的角色 (B)教師應設法引導學生建構知識 (C)教師應設計讓學生探索的問題 (D)教學應以校外參觀的方式進行 |
( ) |
|
方老師與班上同學訂定學習契約書,允許學生自己設定學習目標與訂定學習計畫。請問此一作法主要應用了哪一學派的學習理論? (A)行為學派 (B)人文學派 (C)認知學派 (D)心理分析學派 |
( ) |
|
教學的真諦在於: (A)教書 (B)傳授知識 (C)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D)提高升學率 |
( ) |
|
依據學生在前一個試題是否答對來選答下一道試題,這種測驗稱之為: (A)速度測驗 (B)標準化測驗 (C)適性測驗 (D)難度測驗 |
( ) |
|
有關編序教學(programmed instruction)之敘述,何者有誤? (A)強調循序漸進的教學 (B)以操作制約的原理為據 (C)編序教材不易編製 (D)受到認知理論的影響 |
( ) |
|
有關班級經營的理念,下列敘述何者最為正確? (A)班級經營的起始點是在開學之後才開始 (B)班級經營集科學、藝術及哲學精神於一身 (C)班級經營要有愛心與耐心即可完成任務 (D)班級經營強調外在的教室整潔與秩序管理 |
( ) |
|
某位教師把「學生能夠運用三原色調出四種以上的中間色」當成行為 目標,這項行為目標當中的 五項要素依序為: (A)學習主體、條件、結果、行為、標準 (B)學習主體、條件、標準、行為、結果 (C)學習主體、條件、行為、標準、結果 (D)學習主體、標準、行為、條件、結果 |
( ) |
|
李老師認為班上成績好的學生亦會有較佳的生活常規表現。前述現象是屬於哪一種效應? (A)霍桑效應 (B)月暈效應 (C)蝴蝶效應 (D)比馬龍效應 |
( ) |
|
王老師採取行為目標導向來設計課程,下列何者最適合此一課程設計? (A)創造力 (B)具體行為 (C)情意表達 (D)批判思考能力 |
( ) |
|
請問下列何者是高登(T. Gordon)的教師效能訓練中所建議使用的技巧?(甲)積極聆聽 (乙)我─訊息 (丙)暫停 (丁)破唱片法 (A)甲丁 (B)乙丙 (C)丙丁 (D)甲乙 |
( ) |
|
「教師是課程執行者,只要擬訂完善的課程計畫,就能改進課程品 質」。這樣的說法偏向何種課程實施觀點? (A)實踐觀 (B)相互調適觀 (C)落實觀(D)忠實觀 |
( ) |
|
下列何者是最早出現的客觀式心理測驗? (A)魏氏智力測量(Wechsler-Bellevue Intelligence Scale) (B)羅夏墨漬測驗(Rorschach Inkblot Test) (C)電腦化適性測驗(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ing) (D)比西量表(Binet-Simon Intelligence Scale) |
( ) |
|
清泉國中的師生發現「北投溫泉公共浴場」即將被拆除,於是聯合社區人士,一起搶救這棟建築物。後來,這棟建築物不但被保留下來,還修復成社區博物館。請問這是屬於哪一種取向的課程? (A)學科中心取向 (B)社會行動取向 (C)學生中心取向 (D)多元智能取向 |
( ) |
|
在上課時林老師鼓勵同學說出自己所經驗過的或擁有的價值與情感,並且公開表露個人價值觀,讓學生知道自己是如何了解、思考、評價和感覺。請問這是屬於價值澄清教學法中的哪一個時期? (A)了解期 (B)關聯期 (C)評價期 (D)反省期 |
( ) |
|
學生日漸表現合於教師期望的行為,請問這是屬於何種效應? (A)蝴蝶效應 (B)月暈效應 (C)比馬龍效應 (D)磁石效應 |
( ) |
|
張老師質疑學校行政人員為某政黨宣傳,並在行政處理上有厚此薄彼之嫌。請問張老師的這種反省較接近下列哪一種? (A)批判的反省 (B)技術理性的反省 (C)實踐行動的反省 (D)假反省 |
( ) |
|
假如一群學生數學科測驗分數成常態分配,平均數為60分,標準差 為5分,則該科得分介於 50~70分者,佔所有學生人數的百分之幾? (A)68.26% (B)78.74 (C)85.44% (D)95.44% |
( ) |
|
李老師在閱讀課程的相關著述後發現:對於課程的定義,學者之間存有不同的看法。你認為李老師應以何種心態去看待? (A)瞭解並澄清不同的課程定義,對課程設計並無助益 (B)為避免對課程定義混淆不清,最好牢記其中一項定義 (C)各項課程定義所關注的角度不同,各有其功能與限制 (D)呼籲學界對課程定義加以統一,以便政府進行管制 |
( ) |
|
下列有關課程組織類型的敘述,何者正確? (A)相關課程-國文科教唐詩時,連結到歷史科的唐朝歷史 (B)核心課程-將國文、數學不同的知識體系設立不同科目來教 (C)融合課程-以「環保」為主題,結合化學、地球科學、經濟等學科 (D)廣域課程-「認識台灣」課程,以台灣為主軸,探索台灣的歷史、 地理、公民等學科 |
( ) |
|
下列哪一種觀念屬於認知學習論的主張? (A)採用連續漸進法可以塑造個體的行為 (B)透過獎懲可以改變行為促進學習 (C)個體的自發反應可因強化而保留 (D)學習是個體內在知識狀態的改變 |
( ) |
|
教師在進行班級經營或教學時,因有其他教師或觀眾在場,師生的表現易受影響。此種現象一般稱為何種效應? (A)霍桑效應 (B)月暈效應 (C)同理心效應 (D)漣漪效應 |
( ) |
|
羅賓遜(F. P. Robinson)所設計的有效讀書方法--SQ3R法,其步驟何者 正確? (A)複習→背誦→精讀→發問→概覽 (B)概覽→發問→背誦→精讀→複習 (C)概覽→發問→精讀→背誦→複習 (D)概覽→發問→精讀→複習→背誦 |
( ) |
|
教師在課堂上宣揚自己的宗教信仰,並強制學生配合進行相關的活動。請問此舉最不符合下列何種教育規準? (A)認知性 (B)自願性 (C)繼續性 (D)價值性 |
( ) |
|
依據現行法令之規定,各校應成立「課程發展委員會」,其成員可不必包括: (A)校長 (B)教師代表 (C)家長代表 (D)教育局代表 |
( ) |
|
上課時,阿華時常無法集中注意力,坐立不安,會擅自拿取同學的文具,林老師是他的導師。當阿華表現這類不當行為時,下列何者是林老師最恰當的處理? (A)以懲罰的方式來消除不當行為 (B)採用消極的態度與做法來面對 (C)與其他的普通學生同等地對待 (D)了解行為成因並尋求解決方法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D |
C |
D |
C |
A |
B |
B |
A |
D |
B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B |
D |
D |
A |
C |
C |
D |
B |
A |
B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A |
C |
A |
A |
D |
D |
B |
C |
C |
D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B |
C |
B |
B |
D |
D |
D |
B |
D |
C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A |
D |
C |
A |
D |
A |
C |
B |
D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