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大學98學年度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
資格檢定模擬考試2008/11
類別:國民小學
科目:國民小學課程與教學
◆全為選擇題(單選題,答錯不倒扣),一題2分,共100分
( ) |
|
依據92年公佈的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彈性教學時間佔總教學節數的比例是多少? (A)10% (B)20% (C)30% (D)由學校自定調整 |
( ) |
|
老師在上課前告知學生:「如果這一節大家認真上課,下課前就說一段你們愛聽的歷史故事。」這是利用何種策略提高學生學習動機? (A)提供行為後果的增強 (B)啟發興趣並激發好奇 (C)提示努力之後的情境 (D)增進學生的學習信心 |
( ) |
|
角色扮演較適用於哪一領域的教學? (A)認知領域 (B)情意領域 (C)技能領域 (D)行為領域編序教學(programmed instruction) |
( ) |
|
李老師在教導學生籃球投籃的技巧時,採用練習教學法,其步驟包含:甲.教師示範;乙.引起動機;丙.反覆練習;丁.學生模仿;戊.評量結果。下列何者為正確的順序? (A)甲乙丙丁戊 (B)乙甲丁丙戊 (C)乙丁甲丙戊 (D)丙甲丁戊乙 |
( ) |
|
教材組織具有「心理的」與「邏輯的」兩種原則。下列哪一項敘述正確? (A)邏輯的原則符合學科知識架構,成效較佳 (B)心理的原則比較費時,形同浪費時間 (C)邏輯的原則比較客觀,優於心理的原則 (D)愈低年級的教材愈適合採用心理的組織原則 |
( ) |
|
課程是學校系統的子系統,以系統方法發展課程計畫,預先設定了學習的目標,並據以決定課程內容、實施和評量方式,以期達到意圖的學習結果,請問這是以下哪個課程學派的觀點? (A)實證主義取向的學者 (B)現象學取向的學者 (C)社會批判取向的學者 (D)後現代取向的學者。 |
( ) |
|
學生的成熟度有別,故對於學生在課程決定中扮演的角色,其看法仍屬見仁見智。惟不論我們所面對的學生其年紀如何,下列何項原則應該是所有課程發展人員共同一致的觀點? (A)允許學生加入課程發展委員會並作決定 (B)讓學生參與學校課程計畫的撰寫 (C)依據學生的需求、興趣與能力來進行課程的設計 (D)要求學生對課程發展的結果進行評鑑 |
( ) |
|
班級經營中有關獎懲的原則,下列何者不正確? (A)實施代幣制獎勵,可由同學依自己的需求,選擇不同的原始增強物 (B)「口頭斥責」比「剝奪學生喜歡的活動」,對學生的傷害較小 (C)避免太常獎賞,以免有些學生若未被獎賞就會不安 (D)對年紀小的孩子,物質性獎賞較有效;但應逐漸減少,改為社會性獎賞 |
( ) |
|
彩虹國小在學校本位課程發展過程中進行評鑑,主要目的在蒐集課程草案的 優缺點資料,作為改進或修訂課程之用。這屬於下列哪一類評鑑? (A)內部人員評鑑 (B)總結性評鑑 (C)形成性評鑑 (D)目標評鑑 |
( ) |
|
桑代克(E. L. Thorndike)以籠中貓做實驗,觀察刺激─反應之間的聯結關係。下列三種學習律的組合,何者正確? (A)預備律、增強律、效果律 (B)練習律、預備律、效果律 (C)練習律、增強律、效果律 (D)練習律、多元律、增強律 |
( ) |
|
假設期末考試項目分析結果,測驗的平均難度為.90,下列有關該測驗特徵和結果推論的描述,哪一項最適切? (A)同學期末考成績差異很大 (B)大部分同學得分都很高 (C)很多人會被當掉 (D)測驗的信度頗佳 |
( ) |
|
在教學中常使用標準參照測驗 (criterion referenced test, CRT),下列哪一項是其特點? (A)通常涵蓋較大範疇的學習作業 (B)強調個人所能與不能完成之學習結果 (C)偏好平均難度的試題 (D)需以明確界定的團體作解釋 |
( ) |
|
林老師發現小美的學習不佳。她先幫小美做智力測驗,結果智力中等,所以排除了智力的因素。接著她找了成績好的學生與小美分享學習的方法,效果也不怎麼好。此時應採用哪一種評量方式來診斷小美的學習困難? (A)總結性評量 (B)安置性評量 (C)形成性評量 (D)動態性評量 |
( ) |
|
老師上課開始時告訴同學:「我們今天上課的重點,是氣溫愈高海水蒸發速度愈快。」這種提示是運用何種教學策略? (A)建構主義教學 (B)發現探究教學 (C)前導組織教學 (D)概念獲得教學 |
( ) |
|
課程是師生交互作用所創造出的教育經驗,教師不僅要解釋課程內容,更要使學生參與意義創造的過程,這樣的想法比較符合下面哪一種課程的定義? (A)課程是學科 (B)課程是研究假設 (C)課程是計畫 (D)課程是實踐 |
( ) |
|
下列何者是正確的腦力激盪法原則? (A)學生必需深思熟慮後再提出答案 (B)對他人的意見提出批評 (C)鼓勵學生勇於發表自己的見解 (D)提出的想法愈少愈好 |
( ) |
|
依據學生過去的成就或智力測驗的成績來進行常態編班,屬於以下哪一種班級團體編制?(A)同質編制 (B)隨意編制 (C)異質編制 (D)特殊需求編制 |
( ) |
|
下列何種教學法強調學生自訂學習計劃? (A)練習教學法 (B)發表教學法 (C)設計教學法 (D)批判思考教學法 |
( ) |
|
教師認為課程設計應該重視種族偏見、性別偏見、單親家庭、犯罪、貧窮等議題。請問這種課程觀屬於下列何種取向? (A)認知發展取向 (B)社會適應取向 (C)社會重建取向 (D)兒童中心取向 |
( ) |
|
「歷程模式」的課程設計所強調的原則是什麼? (A)預先確定具體的教育目標 (B)規定學生學習的行為結果 (C)兼重預定教育目標與學習效果 (D)鼓勵學生探索具有價值的學習內容 |
( ) |
|
皮亞傑(J. Piaget)將兒童的道德判斷發展劃分為三個時期:無律、他律及自律。下列哪一項是自律的特色? (A)服從道德權威 (B)意識到學校及社會的道德規範 (C)相信神秘的因果報應 (D)追問道德規範的理由 |
( ) |
|
「學生能根據一篇故事,寫出令人意外的結局」,屬於認知的哪一種層次? (A)應用 (B)分析 (C)創造 (D)評鑑 |
( ) |
|
有關「教學步道」的規劃與設計,下列哪一項敘述正確? (A)教學步道旨在美化校園,和環境布置的旨趣相同 (B)教學步道的內容不必配合課程,以增廣學生視野 (C)為使教學步道具有特色,應避免植栽與遊樂設施 (D)教學步道依學習重點設計,使學習的主題更明顯 |
( ) |
|
課程設計者運用工作分析法(job analysis),先蒐集當前律師展現的專業素養與行為內涵,再從中分析出優秀律師應具備的專業素養與行為細目,作為課程設計的基礎。此種課程設計可能產生的缺點是什麼? (A)不易確立課程目標 (B)難以評鑑課程成效 (C)不易組織學習經驗 (D)偏向維護社會現狀 |
( ) |
|
教師選擇了目前媒體關注的城鄉差異問題,作為學校本位課程設計的題材,以促進學生對城鄉發展的理解與行動。這種作法傾向於下列何種課程設計模式?(A)知識取向 (B)學生中心 (C)社會取向 (D)科技取向 |
( ) |
|
以下何者為正確的班級教學發問技巧? (A)教師提問後,要求學生立即回答 (B)師生間應進行一對一的問與答 (C)教師先指名,再提出待答的問題 (D)鼓勵學生踴躍回答,勿太早下判斷 |
( ) |
|
學校中並未教導學生有關藥物使用的概念,此種情形可能導致青少年濫用藥物。這屬於下列何種課程概念? (A)正式課程(formal curriculum) (B)懸缺課程(null curriculum) (C)潛在課程(hidden curriculum) (D)非正式課程(informal curriculum) |
( ) |
|
下列課程組織類型中,何者最強調個別學科知識的系統性? (A)相關課程(correlated curriculum) (B)融合課程(fused curriculum) (C)廣域課程(broad-field curriculum) (D)經驗課程(experiential curriculum) |
( ) |
|
二至六歲的兒童,可以透過真實的狗、相片中的狗、或圖片中的狗,形成對狗的形象,進而理解狗為何物。這屬於布魯納(J. S. Bruner)認知發展理論中的哪一個階段? (A)動作表徵期(enactive representation stage) (B)形象表徵期(iconic representation stage) (C)符號表徵期(symbolic representation stage) (D)思辨表徵期(speculative representation stage) |
( ) |
|
下列何者為討論教學法的特性? (A)以教師為中心 (B)重視知識記憶 (C)培養思考能力 (D)注重教學效率 |
( ) |
|
下列哪一個課程設計者的自我描述,蘊含其可能邀請學生參與課程設計的決定過程? (A)課程是學生旅行的山路,我是經驗豐富的嚮導 (B)課程是生產過程,學生是礦石,我是技巧熟練的技師 (C)我贊同銀行的譬喻─學生是出納台,我是存款人 (D)學生是等待點燃的火種,我的工作是提供燃燒的環境 |
( ) |
|
欣欣國小在討論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方向時,首先進行學校的情境分析,而與會人員各有不同的看法。以下哪一位的觀點,主要是以學校的外在因素作考量?教務主任:要找出學校課程發展的特色,首先當然是以學生的能力與需求為主要考量點。學務主任:我認為也要考慮社會及學生家長的期望。學年主任:學生需求及家長期望固然重要,但也要衡量教師的能力與專長。教師代表:我覺得也要重視學校現有的設備和資源能否支援課程的發展。 (A)教務主任 (B)學務主任 (C)學年主任 (D)教師代表 |
( ) |
|
教師採用「活動分析法」編製教材時,先分析兒童學習經驗與活動,再將學習活動次分為較小的活動單元,然後設定課程目標,最後選擇合乎學校情境的適切目標。此屬於下列何種取向的課程理念? (A)專業主義取向 (B)科技主義取向 (C)建構主義取向 (D)經驗主義取向 |
( ) |
|
請將下列課程組織形式依照科目之間從分化到統整的程度作一排序。 甲、分科課程 乙、相關課程 丙、廣域課程 丁、經驗課程 (A)丁丙乙甲 (B)甲乙丙丁 (C)甲丙乙丁 (D)丁甲乙丙 |
( ) |
|
「小明在教室裡幾乎每天都會嘔吐,每次嘔吐之後,就會被帶到保健室休息。專家認為離開教室的處理方式,有可能增強其嘔吐行為,因此建議教師以後遇到同樣情形,就讓其留在教室裡。」這屬於下列哪一種行為改變技術? (A)懲罰 (B)消弱 (C)正增強 (D)反向連鎖 |
( ) |
|
陳老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分析教學目標的內涵。有關學生的「每月生活開支結算」能力,應該歸類在哪一類型的學習上? (A)態度 (B)語文信息 (C)心智技能 (D)動作技能 |
( ) |
|
依據92年8月11日修正之師資培育法施行細則『為培育教師任教學科、領域專長之專門知能課程』為下列何者之定義? (A)普通課程 (B)專門課程 (C)專業課程 (D)實習課程 |
( ) |
|
社會學習領域教師發現,整個社會存在著對移民女性及新台灣之子貼上負面標籤的現象,於是師生共同設計多元文化課程,藉由理念與行動的實踐,改變了社區對他(她)們的有色框架,進而尊重、包容、接納之。此種教學取向,屬於下列何者? (A)學術理性取向 (B)社會適應取向 (C)認知過程取向 (D)社會重建取向 |
( ) |
|
課程組織要重視課程間橫的連繫,這就是課程的: (A)順序性 (B)繼續性 (C)趣味性 (D)統整性 |
( ) |
|
26.強調應用SQ3R(瀏覽、質疑、閱讀、記誦、複習)的讀書策略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屬於下列哪一個理論之應用? (A)發現學習理論 (B)意義學習理論 (C)訊息處理理論 (D)學習條件理論 |
( ) |
|
34.某次段考中,由於有半數同學不及格,老師決定每人加10 分。下列有關這項處理可能造成測驗品質和測驗得分統計變化的描述,哪一項是正確的? (A)測驗效度不變 (B)測驗信度提高 (C)得分平均數降低 (D)得分標準差縮小 |
( ) |
|
民國90年3月29日發布之國民中小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下列何者不是學習領 域評量之依據? (A)學生努力程度 (B)進步情形 (C)能力指標 (D)公共服務 |
( ) |
|
8.下列哪一項敘述,較接近精粹主義(essentialism)的主張? (A)課程要能提高學生學科能力,追求卓越 (B)課程要能引導學生問題解決和科學性探索的能力 (C)課程應該強調博雅的通識課程,培養全人的教育 (D)課程應該引導學生批判社會議題,透過學校教育改革社會 |
( ) |
|
蒐集有關課程的資料,用以判斷課程的價值或優點,這是屬於課程設計的哪個 階段? (A)課程組織 (B) 課程實施 (C) 課程評鑑 (D) 課程選擇 |
( ) |
|
創造思考教學的程序包括五個重要的步驟:甲.評估各類構想、乙.選擇適當問題、丙.組成腦力激盪小組、丁.進行腦力激盪、戊.說明應該遵守規則。其正確的實施順序為下列何者? (A)甲丙丁戊乙 (B)乙丙戊丁甲 (C)丙乙丁甲戊 (D)丁戊甲丙乙 |
( ) |
|
Willis發現勞工階級學生在校內生活中所形成的價值觀,與學校文化所欲塑 造的課程意義極不相同,請問這是一種: (A)潛在課程 (B) 正式課程 (C)外顯課程 (D)空白課程 |
( ) |
|
某教師想了解學生學習困難的情況,已作別輔導。其適合使用何種評量工具?(A)安置性平量 (B)診斷評量 (C)智力測驗 (D)性向測驗 |
( ) |
|
依現行國民教育法第四條:為保障學生學習權,國民教育階段得辦理非學校型態之實驗教育,其辦法由下列何者定之? (A)以法律定之 (B)由教育部定之 (C)由直轄市或縣 (市) 政府定之 (D)由學校定之報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備。 |
( ) |
|
如果林老師想要運用行動研究解決教學上的問題,就必須瞭解行動研究的性質。下列哪一項觀念是錯誤的? (A)方法比較多元 (B)偏向質性的研究 (C)在特定的自然情境中進行 (D)屬於教師單獨進行的研究 |
( ) |
|
Willis發現勞工階級學生在校內生活中所形成的價值觀,與學校文化所欲塑造的課程意義極不相同,請問這是一種: (A)外顯課程 (B)空白課程(C) 正式課程(D)潛在課程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B |
A |
B |
B |
D |
A |
C |
B |
C |
B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B |
B |
D |
C |
D |
C |
C |
C |
C |
D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D |
C |
D |
D |
C |
D |
B |
A |
B |
C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A |
B |
B |
B |
B |
C |
B |
D |
D |
C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A |
D |
A |
C |
B |
A |
B |
C |
D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