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大學98學年度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
資格檢定模擬考試2008/11
類別:國民小學
科目:教育原理與制度
◆全為選擇題(單選題,答錯不倒扣),一題2分,共100分
( )1、下列哪一位社會學者曾將社會比擬為有機體,為了適應環境而經歷了由簡單到複雜的演化過程?
(A)馬克思(K. Marx) (B)孔德(A. Comte)
(C)韋伯(M. Weber) (D)斯賓賽(H. Spencer)
( )2、玲君是一位音樂教師,她在進行音樂教學時,除強調音樂知識和技
能的學習外,並注重經由音樂來提高學生審美的心境,變化學生的氣質,使學生的理性和感性能夠和諧的發展,以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這種教育是屬於下列何種領域?
(A)德育 (B)智育 (C)群育 (D)美育
( )3、請問下列哪一項政策是採取「對於弱勢者給予優惠待遇」(unequal treatment for unequal),以實踐教育機會均等的目的?
(A)小班教學精 (B)九年一貫課 (C)教育優先區 (D)高中社區化
( )4、以下關於墨子、孟子、荀子、康德(I. Kant)、彌爾(J. S. Mill)的道德論,哪一個選項是正確的?
(A)孟子和荀子都是動機論者 (B)彌爾和康德都是動機論者
(C)墨子和荀子都是結果論者 (D)孟子和康德都是結果論者
( )5、以下哪一項策略無法有效的增進學生的學習動機?
(A)高難度的作業 (B)學習工作與學生需求相符
(C)運用活潑生動的教學方法 (D)強調自我比較而非與他人競爭
( )6、英國「公學」(public school)是屬什麼性質的學校?
(A)公立寄宿教育學校 (B)讓平民子弟就讀之免費學校
(C)實施義務教育的小學 (D)為傳統的私立貴族學校
( )7、我國現階段教育制度之「六三三四」學制,下列哪一國家有此類似的教育制度?
(A)美國 (B)法國 (C)德國 (D)英國
( )8、下列哪一種敘述符合文化教育學派思想代表人斯普朗格(E. Spranger)所提出「教育愛」的主張?
(A)教育愛就是教師喜愛聽話乖巧的學生
(B)教育愛就是教師喜愛教師節送卡片的學生
(C)教育愛就是教師對學生無條件的付出
(D)教育愛就是教師將學生看成自己的孩子
( ) 9、莊老師的桌上貼了一句銘言鼓勵自己:「我相信教育的力量足以改善社會對學生的不利影響。」這句話與下列哪一個學術觀點是相同的?
(A)教師效能感(teacher efficacy)
(B)比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
(C)正增強原則(positive reinforcement)
(D)社會學習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
( )10、有國小五年級學生家長建議老師在課堂中加強道德議題的教學,將學生道德發展提升至「後習俗道德期」(postconventional level of morality)。假如你是該老師,根據柯柏格(L. Kohlberg)道德發展理論,應該怎麼對家長說明才正確?
(A)學生上了國中,才能達到「後習俗道德期」
(B)五年級學生很難達到「後習俗道德期」的水準
(C)兒童道德認知發展宜遵循自律而後他律的原則
(D)研究顯示,大部分學生在五年級已進入「後習俗道德期」
( )11、衝突理論學者抨擊現代學校教育,認為其中存在許多不平等的問題。請問以下四個選項,何者不是衝突理論學者的主張?
(A)個人的社會階級係依其智能與社會貢獻之高低而定,學校教育的目的即在培養不同社會階級的個體
(B)學校課程隱藏著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教育目的反映資產階級的
興趣,因此學校是在協助資本主義進行統治
(C)學校教育被統治階級所支配,學校功能是再製文化資本,因此出身高社經家庭的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比較容易成功
(D)學生成績評量的等級和學生家庭社會地位相互呼應,學校教育的結果即在繼續複製上一代的社會階級
( )12、學校具有社會化和選擇功能,其中社會化功能的目的是什麼?
(A)培養學生繼承父業的條件 (B)培養具有共同價值和信念
(C)培養社會所需的人才 (D)促進社會水平流動
( )13、針對「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之教育格言加以嚴謹解析、論證,並期待能釐清其確切意義以避免溝通歧異,這種哲學思考歷程較傾向:
(A)反省批判取向 (B)觀念分析取向
(C)去中心化取向 (D)互為主體取向
( )14、依<教師法>的精神,教師的退休金是由學校與教師共同撥繳費用所建立的基金來支付,如果各級公立學校教師的退休金支付出現問題時,應由下列何者來負擔最後支付保證責任?
(A)政府 (B)學校 (C)教師會 (D)學校與教師
( )15、根據我國「師資培育法」的規定,師資培育課程,應按中等學校、國民小學、幼稚園及特殊教育學校(班)師資類科分別規劃,但為配合教學需要,哪兩類師資類科得合併規劃?
(A)中等學校、國民小學 (B)國民小學、幼稚園
(C)幼稚園、特殊教育學校(班) (D)國民小學、特殊教育學校(班)
( )16、「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之意義與皮德思(R. S. Peters)所強調的哪一個教育規準相近?
(A)合自願性 (B)合認知性 (C)合價值性 (D)合邏輯性
( )17、根據溫納(B. Weiner)的成敗歸因論,下列哪一項因素可由個人的意願所控制?
(A)努力 (B)能力 (C)運氣 (D)工作難度
( )18、在懲罰的動機上,「殺雞儆猴,以儆效尤」最為接近下列何種懲罰?
(A)報應性懲罰 (B)恕道性懲罰
(C)感化性懲罰 (D)懲戒性懲罰
( )19、主張以意志自律做為道德教育最終目的的學者是誰?
(A)杜威(J. Dewey) (B)洛克(J. Locke)
(C)康德(I. Kant) (D)盧梭(J. J. Rousseau)
( )20、大偉不喜歡做功課,但喜愛玩電腦遊戲,媽媽要他先做完功課後才能玩電腦,她運用了哪一種原理?
(A)行為塑造(behavior shaping) (B)負增強(negative reinforcement)
(C)普墨克原則(Premack principle) (D)正增強(positive reinforcement) ( )21、下列哪一種法律揭示了教育權之主體、教師專業自主權及學生學習
權的保障?
(A)教師法 (B)教育基本法 (C)國民教育法 (D)強迫入學條例
( ) 22、在我國,下列哪一種教育法令必須經過立法院三讀審查,才能通過?
(A)教育人員任用條例
(B)國民教育法施行細則
(C)教育部師資培育審議委員會設置要點
(D)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在職進修辦法
( )23、教育中的唯實主義(realism,或譯為實在論)由來已久,下列的教育主張或措施中,何者最為接近唯實主義的精神?
(A)閱讀經典 (B)形式訓練 (C)尊重人的主體性 (D)教育科學運動
( )24、下列何者不是科層體制(bureaucracy)的主要特徵?
(A)明確的組織分工,階層體制分明
(B)以專業能力及資格做為用人的標準
(C)公事公辦,公私之間有嚴格的劃分
(D)強調同僚體制,尊重部屬的專業自主
( )25、從「機會」而非「條件」或「結果」的均等而言,下列何者是評
教育機會均等的最適當指標?
(A)在學率 (B)升學率 (C)就學率 (D)輟學率
( )26、教學之前,教師為瞭解學生對學習新知識應具備之基本條件,宜採用何種評量方式?
(A)安置性評量 (B)診斷性評量
(C)形成性評量 (D)總結性評量
( )27、英國學者哈格雷斯夫(D. Hargreaves)以中小學教師為對象所做的研究發現:教師會受到同儕非正式團體規範之約束,下列何者是其中的一項規範?
(A)關懷學生 (B)教室自主
(C)服從上級領導 (D)增進親師關係
( )28、教師告訴學生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目的是希望學生作哪一種歸因?
(A)內在穩定歸因 (B)內在不穩定歸因
(C)外在穩定歸因 (D)外在不穩定歸因
( )29、有關道德哲學的派別及其教育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主外派認為道德的權威,自內而生,如理性的命令
(B)主內派主張判斷行為的最後標準,乃是行為所生的快樂或痛苦
(C)主內派主張服從規律與履行義務即是善,除此而外便無所謂善
(D)主外派認為唯有意志,全憑當事者決定,才是道德價值的所在
( ) 30、許老師想要改善課堂教學,增進學生的長期記憶。你不會建議他使用哪一種策略?
(A)精緻化(elaboration) (B)複誦化(rehearsal)
(C)脈絡化(context) (D)組織化(organization)
( )31、有關社會階層化的現象,下列何者不正確?
(A)以命定論為詮釋基礎
(B)社會階層可能透過教育而重組
(C)個人可藉能力及努力改變其社會地位
(D)家庭社經背景非預測學業成就的直接因素
( ) 32、治國是國中導師,家長希望他能多給學生考試,以提升學業成績,而他的學生卻希望不要時常考試,請問治國這種感受期待與要求不一致的現象,較符合下列哪一個概念?
(A)角色模糊(role ambiguity) (B)角色距離(role distance)
(C)角色衝突(role conflict) (D)角色擴散(role diffusion)
( )33、主張學生會「視個人成功為能力之展現,而非努力的結果」之學習動機的學者是哪一位?
(A)班度拉(A. Bandura) (B)卡芬頓(M. Covington)
(C)溫納(B. Weiner) (D)尼可斯(J. Nicholls)
( )34、依民國九十三年通過的<性別平等教育法>之規定,陳校長正在籌組該校的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該委員會之女性委員比例不得少於多少?
(A)四分之ㄧ (B)三分之ㄧ
(C)二分之一 (D)三分之二
( )35、下列哪一項教師對學生的話語,屬於行為主義的「普力馬原則」(Premack Principle)之應用?
(A)喜歡吵鬧的同學,老師會給他應得的處罰
(B)如果大家可以安靜上課,老師就講故事給你們聽
(C)老師喜歡你們安靜的樣子,不喜歡你們大聲吵鬧
(D)老師不在的時候,班長要到講台上登記講話的同學
( )36、華老師因家人生病,半年來常請人代課以致對學生疏於照顧,她深感難以兼顧家庭與工作,這是因為她面臨哪一種角色衝突?
(A)角色內相同對象的衝突 (B)角色內不同對象的衝突
(C)角色外相同對象的衝突 (D)角色外不同對象的衝突
( )37、張老師任教於職業學校,他觀察到該校的學生家長有相當多數是屬於勞工階級,學生的兄姐有蠻多人也是勞工階級。這種現象讓他思考:「為何勞工階級的子女長大後常會從事勞工階級的工作?」請問下列哪一項在探討張老師的問題?
(A)社會再製 (B)文化融入 (C)社會運動 (D)勞工運動
( )38、下列何者是功績主義(meritocracy)的特色?
(A)機會和資源的競逐不是一種普遍權利
(B)精英份子不能享有較高的酬勞與地位
(C)職業地位的分配基於依屬關係(ascription)
(D)以能力和成就作為階層化的指標
( )39、高登(C. Gordon) 和柯爾曼(J. Coleman)曾經對1950 年代的美國學生做了一個研究,發現「學生在學校的學業表現並不是其獲得社會地位的指標,而男生的運動表現與女生的人緣,才是社會地位獲得的重要原因。」這種現象被稱為什麼?
(A)反文化運動 (B)反社會主義運動
(C)反智主義運動 (D)反性別歧視運動
( ) 40、教育哲學家對「教育目的」之問題有許多的討論。有些學者認為教育的目的可區分為「內在目的」與「外在目的」兩種,下列何者較被歸屬於教育的內在目的?
(A)培養具有就業能力的人 (B)培養具有思考能力的人
(C)培養具有從政能力的人 (D)培養具有作戰能力的人
( )41、小明是國中一年級學生,他的魏氏智力測驗分數是100,請問下列何者正確?
(A)小明魏氏智力測驗成績顯示他的IQ贏過50%的國中一年級學生
(B)小明的魏氏智力測驗的心智年齡與他的生理年齡相等
(C)小明在魏氏智力測驗測得滿分
(D)小明的學校成績應有中等以上之表現
( )42、張老師非常注重教育環境的功能,並認為學生如同一張白紙,而這白紙可「染黑則黑,染黃則黃」。因此,張老師在教育方法上相當注重直觀教學與感官訓練的價值,請問
張老師的教學理念比較傾向下列哪一種主義?
(A)理性主義 (B)實驗主義 (C)批判主義 (D)經驗主義
( )43、何種比較教育研究的層次最高:
(A)分析教育制度,提供比較知識
(B)選出特殊問題,從事文化間的比較研究
(C)教育改革趨勢的分析
(D)以上三者並無高低層次的區分
( ) 44、《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的七大「學習領域」,不包含下列哪一項? (A)語文 (B)電腦 (C)健康與體育 (D)藝術與人文
( )45、邱主任在擔任過五年的國小總務主任後,決定參加台南市的小學校長遴選。我國的小學校長由過去政府派任制,現已改為由縣市政府組遴選委員會來遴選後聘任,主要是根據下列哪一種法令?
(A)教育基本法 (B)國民教育法
(C)師資培育法 (D)教師法
( )46、清末民初提倡美感教育的教育家是誰?
(A)蔡元培(B)梁啟超(C)張之洞(D)胡適之
( )47、就教育部所公布的「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內容來看,下面那一句話的陳述是對的?
(A)本國語文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是一至三年級
(B)國小三年級開始實施英語教學
(C)生活領域課程指一至二年級的社會、體育與健康、自然與生活科技三學習領域的統合課程
(D)綜合領域課程只有在一至三年級實施
( ) 48、國民中小學在教授最低教學時數之外,留供班級、學校活動、補救教學等之節數稱為什麼節數?
(A)自由節數 (B)選修節數 (C)基本學習節數 (D)彈性學習節數
( )49、下列那一個國家未設有中央教育行政部門:
(A) 英國 (B)澳洲 (C)加拿大 (D)法國
( ) 50、近代國家最早實施義務教育的是哪一個國家?
(A)英國 (B)日本 (C)普魯士 (D)美國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D |
D |
C |
C |
A |
D |
A |
C |
A |
B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A |
B |
B |
A |
A |
A |
A |
D |
C |
C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B |
A |
D |
D |
C |
A |
B |
B |
C |
B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A |
C |
B |
C |
B |
D |
A |
D |
C |
B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A |
D |
C |
B |
B |
A |
A |
D |
C |
C |